您當前的位置:信息 >  >> 
天天觀察:礦山、電網、港口為何成為5G應用“優等生”

時間:2022-07-26 16:05:10    來源:國際電力

截至目前,《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簡稱《行動計劃》)發布已有一年時間。一年來,我國5G應用從“試水試航”走向“揚帆遠航”,在部分領域結出累累碩果。特別是200余家礦山、180余個電網、89個港口部署了5G應用,在眾多行業中名列前茅。


【資料圖】

上述領域不僅在應用規模上領先,在應用進度上也同樣超前。根據中國信通院觀點,5G行業應用發展包含技術驗證、場景適配、行業適配、規模化發展4個階段,以礦山、電網、港口等為代表的垂直行業已經進入行業適配階段,正在向規模化方向拓展。

解決剛需,相向而行

“行業有剛需是5G深入應用的前提,只有5G對于這個領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技術,而非可有可無的技術,5G才能深入推廣;相反想通過補貼或者試點的方式融入垂直行業都是非常困難的。”GSMA大中華區技術總經理劉鴻表示。

分析這幾個領域,不難發現他們都在某些方面面臨“痛點”,亟需通過技術革新變革傳統模式,提高生產效率。

例如,在礦山領域,我國近年來高度重視煤礦安全生產,提出要持續降低煤礦死亡人數、遏制重特大事故、積極防止職業病;在電力行業,傳統的巡檢依靠人力,不僅需要投入大量人員,而且在某些惡劣環境下無法完成巡檢;在港口領域,龍門吊的司機需要爬上幾十米高的操控室,連續工作數個小時,工作期間需要長時間低頭,勞動強度非常大。

“這些行業勞動條件相對艱苦,‘人口紅利’最先退潮,需要通過數字化技術部署,實現對人工的替代或者改善勞動環境。”Strategy Analytics無線分析師楊光認為。

“5G網絡的技術特性與上述場景高度匹配,實現了在這些領域的快速落地。”行業分析師金峰認為。例如,礦山的5G礦車、港口的無人集卡、電網的無人機巡檢,均通過5G替代有線網絡,實現了靈活部署、高效使用。5G還替代其他傳統網絡,實現更優質的安全監控、井上井下通話、自動巡檢、遠程控制等。綜上所述,5G可助力礦山生產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助力電力行業提質增效,助力港口實現自動化遠程操控。

此外,上述領域企業規模較大,有資金和技術實力支撐5G應用;并且同一行業的不同企業之間應用場景比較類似,這也為運營商發展可復制的技術和商業方案提供了便利。

數字是最有力的證明。據統計,山西呂梁鑫巖煤礦5G智慧礦山項目實施后,5G+智能綜采每年降低成本約400萬元,5G+智能巡檢每年降低成本約120萬元。中國移動與南方電網聯合打造的5G智能電網,實現了故障搶修的無人化。中興通訊在天津港打造的新一代自動化生產體系,助力天津港整體作業效率提升20%、單箱能耗下降20%、人工減少60%、綜合運營成本下降10%。

因為看到5G可以直面“痛點”、滿足剛需、產生實效,很多企業對于5G的態度不再是出于響應國家政策的“為了5G而5G”,而是開始主動探索5G應用的可能。例如,在2021年的“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中,由運營商牽頭申報的應用占比出現下降,行業應用單位及產業鏈上下游牽頭申報的應用占比開始上升,說明5G應用的社會參與度逐漸提高。

從通信行業的單向推動,到行業用戶與通信行業相向而行,5G應用真正地從“個人賽”轉向“團體賽”,產業環境日漸向好。

標準先行,規模復制

產業發展,標準先行。5G行業應用的拓展亦是如此,礦山、電網、港口等領域之所以在5G應用上快人一步,正是因為在建立和完善行業標準方面走在前列。

“標準是5G規模應用的基礎,我們既要形成行業內部的標準,更要尋找5G原子能力,建立標準化部件,跨行業尋找共同場景,像搭樂高積木那樣用標準化能力滿足各種場景所需。”劉鴻認為。

眾所周知,許多垂直行業在過去的信息化建設中已經形成了屬于自己的標準體系,當5G融入垂直行業時,只有與垂直行業標準主動尋求兼容,才不會被拒之門外。此外,5G行業應用在“從0到1”突破的基礎上實現“從1到N”的規模復制,也需要將已有案例形成通用化的產品和技術能力,在行業內不同企業以及行業之間進行復制。

《行動計劃》也提出,在5G應用融合產業發展方面,要構建融合標準體系,通過標準化等方式統一供給并降低供給成本,解決市場碎片化問題。

截至目前,中國信通院、標準化組織、運營商等牽頭,聯合行業組織和機構,在礦山、電網、港口等領域的標準化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5G應用創新中心副主任杜加懂介紹,目前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5G應用產業方陣5G AIA等標準組織和聯盟,共計開展了87項5G標準研究和制定工作。在標準落地方面,中國信通院與國家電網、中國聯通等單位在山東建立的5G電力標準驗證外場,有效保障了標準在行業的落地實施。

三大運營商在5G應用標準規范方面也積極推動。以中國移動為例,其加快打通跨行業協議標準,與產業攜手共同制定跨行業國標、行標、團標和企標,分別在TC124標準委員會、CCSA、AIA、AII等標準化協會實現了工業、礦山、鋼鐵、港口、電網等9個重點領域的標準立項、制定與編寫。

在標準制定過程中,中國移動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充分融合行業特色。例如在鋼鐵行業,中國移動引入鋼鐵協會,后者在鋼鐵領域頗具影響力;中國移動還主動“走出去”,與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制定5G+石化、5G+化工標準,真正滿足石化領域需求,因此得到行業充分認可。

通過生態系統同頻共振,形成標準化能力和組件,5G行業應用繞開了需求碎片化的障礙,實現了一定程度的規模推廣。

仍需實現深度和廣度雙突破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我國5G應用仍然處于“點狀開花”的階段,未來需要實現在深度和廣度方面的雙突破。

在廣度方面,如前文所述,5G行業應用的規模化發展包含技術驗證、場景適配、行業適配和規模化發展共4個階段。目前礦山、電網、港口等已經進入行業適配階段,而物流、智慧城市、文化旅游等大部分行業仍處于場景適配、摸索需求的階段。杜加懂認為,5G發展需要根據行業需求分類施策,對于先導行業需要總結經驗、抽取典型、制定標準,打造5G應用標桿,形成示范效應;對于潛力行業,應加強5G應用摸索和試點,推廣優秀案例和試點項目。

在深度方面,5G行業應用場景不是一次性實現規模化的,而是有個分批次導入、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在第一階段,實現網絡替換類應用;在第二階段,實現技術融合類應用;在第三階段,實現多系統核心業務深度融合的應用。目前雖然領先行業實現了5G規模部署,但是應用的深度還需要加強,需要由輔助環節向核心環節滲透,向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管理和產品服務等更多環節擴展,從而真正實現5G融入行業、賦能實體、服務民生。

關鍵詞: 中國移動 行動計劃 相向而行 電力行業 降低成本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