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復建,新館亮相 | 曹雪芹故居紀念館正式開幕
https://mp.weixin.qq.com/s/BGORm4f3KUGYdLIClb6ZtQ
北京K11?曹雪芹故居紀念館??2022-07-30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曹雪芹歸籍京師后身落何處?
他的家族又有著怎樣起伏跌宕的榮辱興衰?
在這里能找到多少《紅樓夢》的影子?
在紀念館內漫步游覽,
我們可以逐一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曹氏家族在江南織造任職多年后遭遇皇帝貶謫,赫赫家產被盡數沒收后,舉家歸籍京師,領恩旨落戶于這間“蒜市口十七間半”。對于曹氏家族來說,蒜市口十七間半(如今蒜市口已納入廣渠門內大街)是他們繁華綺夢的結束;但對于曹雪芹來說,卻是鮮活現實人生的開篇。
曹雪芹故居共三進院落,基本展陳集中在二進院,突出“曹雪芹與北京”的主題,以曹雪芹在十七間半、在北京東城的生活經歷為主,展示“歸籍京師”、“尋夢蒜市口”、“紅樓一夢”三個篇章內容。
其中二進院正房主題為“歸籍京師”,展示曹雪芹和家人從南京沿大運河至北京,于十七間半居住生活,包括曹氏一族興衰,曹家與十七間半的緣起,展示《乾隆京師全圖》《刑部移會》,張書才、馮其庸相關考證文章,以及考古遺址勘探照片、文物等,也反映出曹雪芹的跌宕一生。
紀念館的西廂房主題為“尋夢蒜市口”,講述曹雪芹于此地居住的活動軌跡,以及清代此地繁華的商業對曹氏創作的影響,展示蒜市口相關老照片、老物件,風箏、頭花、絹花、景泰藍等東城區諸多手工藝。
東廂房主題為“紅樓一夢”,主要包括曹雪芹所著《紅樓夢》各主要版本在北京的抄寫、刻印與流傳,以及《紅樓夢》作為文學作品,與繪畫、曲藝等藝術門類間的相互影響。
時隔近三百年,舊宅原貌得以再現,它承載著紅迷太多的期許和關注,也希望能讓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曹雪芹及紅樓文化。
伴隨紀念館開幕,還有充滿文化匠心的開幕特展——“曹氏的四時食單”之夏日篇。邀請 12 位(組)工藝匠人參與其中,以工藝和文化傳承的視角重讀《紅樓夢》這部巔峰巨著,以“食”為媒,與觀眾探討中式生活之美。
本次由?K11 Craft & Guild Foundation(簡稱KCG)策展及出品。KCG由鄭志剛(Adrian?Cheng)創立于 2018 年,是注冊于香港的藝術及文化慈善機構,致力于傳承與復興即將失傳的中國傳統工藝。展覽共兩個單元:
曹雪芹的家族在南京任江南織造近 60 年,展覽首先鋪展了一幅京杭運河的盛世場景,帶著我們一起隨著曹氏家族的宦游蹤跡,沿著運河由南自北,探尋經典工藝、人文風俗、時代風物,從歷史圖像和 KCG 的田野考察旅程中,一起探索曹氏的“夏日食單”。
《紅樓夢》的經典場景之一,是眾姊妹齊赴怡紅夜宴為賈寶玉慶賀生辰的情節(第 63 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大家不分身份地位圍坐一起,抽花簽、品美酒……堪稱紅樓盛景里的“黃金時代”。展廳以”鏡廳”連結“筵席“與“百寶閣”兩個空間,虛實之間,200 余件工藝珍品陳列其中,共同講述這樣一場“花之盛筵”。展出的作品中有 7 件是古董級別,這里可以考考各位看官的眼力,看誰能辨別出來?
曹雪芹故居紀念館作為世界文化名人故居,未來將打造成中國文化名人故居、曹雪芹與紅學研究學術基地,成為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國際化典范、文物活化利用的新坐標。
《紅樓夢》集傳統生活美學之大成,內容涉及園林建筑、琴棋書畫、醫藥、手藝、戲曲等,而曹公本人也是妥妥的一名生活雜家,因此故居也將以全新的視角和豐富的形式,組織開展紅學研究、研學等活動,對傳統工藝與文化于時下生活的意義和價值進行探討與挖掘,構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級曹雪芹與紅學研究基地。
歡迎光臨,一起來用曹公的玩兒家生活方式,全方位體驗紅樓生活美學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