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在中國核能行業協會主辦的“中國核能可持續發展論壇·春季國際高峰會議”上獲悉,截至目前,我國在建核電機組24臺,總裝機容量2555萬千瓦,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商運核電機組54臺,總裝機容量5682萬千瓦,位列全球第三。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當天發布的《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3》藍皮書顯示,我國核電機組長期保持安全穩定運行,核電機組建設穩步推進。發展節奏方面,2022年以來,我國新核準核電機組10臺,新投入商運核電機組3臺,新開工核電機組6臺。發電量方面,2022年核電總裝機容量占全國電力裝機總量的2.2%,發電量為4177.8億千瓦時,同比增加2.5%,約占全國總發電量的4.7%,核能發電量達到世界第二。
據中國核能發展年度報告首席專家、國家原子能機構原副主任王毅韌介紹,與燃煤發電相比,2022年我國核電發電相當于減少燃燒標準煤近1.2億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近3.1億噸。我國核電發電量持續增長,為保障電力供應安全和推動降碳減排作出了重要貢獻。
“我國核電安全運行業績也持續保持國際先進水平。”王毅韌介紹,2022年,我國37臺機組在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的綜合指數達到滿分,占世界滿分機組的50%,該指數反應核電機組在發電能力、生產效率及安全性能等方面的綜合水平。“我國核電機組的滿分比例和綜合指數平均值均高于美國、俄羅斯、法國、韓國等主要核電國家,同時優于全球機組的平均水平。”
據了解,當前我國核電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華龍一號”機組陸續投運,標志著我國實現由二代向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的全面跨越,同時高溫氣冷堆、小型堆、聚變堆等一批代表目前先進水平的核能工程也取得重大進展。
藍皮書顯示,截至目前,在國內外“華龍一號”共有5臺機組建成投產,9臺機組正在建設,“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有序推進,標志著我國真正自主掌握了三代核電技術,核電技術水平躋身世界前列。
此外,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科技重大專項——國和一號示范工程建設正順利推進,一批關鍵設備實現如期交付。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科技重大專項示范工程已實現初始滿功率運行,海南昌江多用途模塊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建設有序推進,已進入設備安裝階段,鈉冷快堆、鉛冷快堆、聚變堆等先進核能系統的關鍵技術研發獲也得新突破。
裝備制造能力方面,《藍皮書》顯示,當前,我國核電裝備制造國產化和自主化能力不斷提升,持續推進三代核電裝備的制造技術工藝改進、完善和標準化工作。2022年國內核電主設備累計交付54臺套,交付數量創近五年新高,通過實施核心設備和零部件國產化攻關,推進核電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我國已形成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主設備成套供貨能力。
除了核能發電量不斷提升,我國在核能綜合利用的領域也在不斷拓展。《藍皮書》顯示,目前我國在核能供暖、核能工業供熱以及同位素研發生產等領域發展迅速,同時核技術在醫學、工業、安保等領域應用規模在持續擴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