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信息 >  >> 
強化人才引培 助推人才與城市“彼此成就” 天天熱資訊

時間:2023-04-29 17:10:29    來源:宿遷網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作為一個產業特色鮮明的城市,宿遷聚焦打造區域人才高地,立足自身特色實行差異化引才,全力推進產才“雙鏈融合”,充分發揮高端人才引領作用,強化技能人才多方培育,讓人才與城市彼此成就,實現“雙向奔赴”。

全市人才總量達72.3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5.41萬人,為宿遷各項事業發展注入了動力;20條重點產業鏈頭部企業中,市級以上人才工程入選者占比超80%,人才發展指數整體排名位于長三角地區第23位;本土申報入選國家級重大人才工程、國家級科創孵化載體、頂尖人才創業項目接連實現“零的突破”……厚重的“人才賬本”,夯實了我市高質量發展的“家底”。

產才精準匹配


(資料圖片)

按下招才引智“快捷鍵”

不拒眾流,方為江海;梧桐茂兮,鳳凰來棲。如今,城市間人才競爭日趨激烈,如何提高比較優勢吸引人才?宿遷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立足產業特色推進產才“雙鏈融合”。

瞄準光伏產業作為綠色能源發展的“新風口”,宿遷做優做強晶硅光伏產業鏈切片、電池、組件三個關鍵環節,強勢推進“光伏之都”建設,2022年,光伏產業產值達680.4億元;高端紡織項目建設高歌猛進,恒力集團、桐昆集團及賽得利集團相繼落戶宿遷,首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的“新興紡都”呼之欲出;“中國酒都”建設舉措接連不斷,近3年有19個“中國酒都”建設項目列入宿遷市中心城市建設重點工程年度計劃,總投資超過50億元。這樣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自然吸引了大批相關人才。

“僅用兩年多時間,宿遷光伏產業產值就達到了紡織服裝、釀造(酒)等傳統制造業產業同量級水平,先后有天合光能、龍恒新能源、潤信光電等光伏行業龍頭企業落戶,吸引了包括我們在內的一大批上下游企業來到宿遷,產業集聚效應十分明顯。”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瞿曉鏵博士說。

瞿曉鏵畢業于清華大學物理學專業,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博士畢業后,他作為博士后研究員在多倫多大學從事半導體光學設備和太陽能電池研究,2020年來到宿遷投資阿特斯光伏項目。阿特斯全球首個TOPCon電池項目日前在宿遷正式投產。

和瞿曉鏵一樣被產業吸引而來的還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徐紅星。徐紅星院士團隊創辦的江蘇先進光源技術研究院成功落戶宿遷,其背后自然有宿遷激光產業迅猛發展的因素。作為全市首個院士創業項目、首個頂尖人才領軍的科創平臺,該項目也將為我市激光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引領宿遷成為激光領域高層次人才集聚之地。

聚焦高端人才

打好外引內培“組合拳”

人才是第一資源,領軍人才、拔尖人才更是戰略資源。為實現后發先至、跨越趕超,我市大力實施“宿遷英才”計劃,一手抓外引、一手抓內培,著力集聚能夠引領產業升級、突破核心技術的行業領軍人才及青年后備人才。

江蘇阿爾法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從事醫藥化學研發與生產的企業,公司董事長石利平2017年入選了“宿遷英才”計劃。在他的帶領下,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同時也出現了技術瓶頸。為應對新產品開發和生產規模擴大的雙重要求,石利平專程赴華東理工大學聘請葉金星教授擔任公司研發中心主任,葉金星教授帶領的團隊累計獲得“宿遷英才”計劃330萬元項目資助,也為企業帶來上億元利潤。江蘇阿爾法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就是“宿遷英才”計劃的生動實踐。

一直以來,我市堅持把領軍人才引進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不斷以有力的舉措支持20條重點產業鏈企業和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領域引進高層次領軍人才及團隊,除了給予30萬元至300萬元的啟動資金外,還推出融資、用地、住房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對頂尖人才及團隊采取“一事一議”,資助資金上不封頂。

在重視人才外引的同時,我市還不遺余力做好內培工作,破除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等問題,從全市各類組織中選拔一批從事自然科學研究、社會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及推廣應用、現代企業管理的本土人才,進行分層培養、分級管理。“宿遷英才”計劃實施以來,本土人才在我市各行各業深耕細作、盡顯其才,成長為了行業領域的中流砥柱,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空間。

“面向‘十四五’,我市將‘宿遷英才’計劃進行升級優化,正式啟動實施人才引領服務發展‘五聯五強’行動。”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行動優化升級了配套政策,進一步促進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深度融合,讓人才在宿遷產業發展大潮中干事有平臺、發展有前景。

發力技能人才

打造技能宿遷“金名片”

技能人才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實施技工教育提質增量行動、精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積極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從學生到企業職工,再到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群體,宿遷正錨定產業發展需求目標,全方位、體系化、高質量打造技能宿遷“金名片”。

“學校對我們的培養,讓我們一進入企業就能作出貢獻。”今年21歲的馬炳均,從江蘇省淮海技師學院畢業剛滿一年,如今,在宿遷一家科技企業擔任機械設計技術員的他,已經成為公司負責產品線設計研發團隊里的重要一員。

嚴格的理論知識考核、專業的儀器設備操作、技能大師擔任實操指導……“除了校內的技能培養,學校還采取產教融合的模式,讓企業帶著需求參與進來,學生能夠進入企業上崗學習。”江蘇省淮海技師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李軍說,技能人才的培育是推動全市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2022年以來,宿遷緊緊圍繞“6+3+X”制造業產業體系和20條重點產業鏈,按照“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區建設要求,創新打造“技能宿遷”人才培養品牌,出臺《“技能宿遷”(2022—2024年)三年實施方案》,通過實施“崗位技能提升行動”“高技能人才培養行動”“產業人才自主評價行動”等十項行動,從人才培訓、評價、培養、校企合作、技能大賽等方面搭建技能人才成長的新舞臺。

“著眼全市產業發展需求,我們在深化產教融合的同時,還不斷鼓勵企業自主育才,堅持以賽選才,多方發力推動專業鏈、人才鏈進一步緊密對接區域產業鏈,著力培養高技能人才。”據宿遷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宿遷新增技能人才5.2萬人,全市高技能人才總數成功突破24萬人,為全市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

關鍵詞: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