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坐在方方正正的八仙桌旁,擺事實、講道理;把矛盾癥結說開了,再將兩張半圓的桌子合并成“和合桌”,同飲“和氣茶”,共簽“和合”協(xié)議。在古色古香的安徽省黃山市黟縣人民法院“作退一步想”法官工作室里,當事人沉浸式感受著謙讓和合的“徽文化”,在滿滿的儀式感中握手言和。
“作退一步想”法官工作室自2020年成立,位于黟縣西遞古村落,與清道光年間任開封知府、朝列大夫的徽州人胡文照祖居相鄰。胡文照祖居閣樓后退一步,削墻角三分,門額上題寫“作退一步想”五個篆體字,與工作室“退”字的石壁,“和行天下”的門頭,以及廳內環(huán)繞“用心計較般般錯、退步思量事事寬”等楹聯(lián)、牌匾,古今呼應,相映生輝。
“胡文照在修繕祖居時以利四鄰行人,蘊含‘裁直為圓、方便他人’的待人處事、和睦鄰里之道,我們借助‘作退一步想’典故,運用聽、理、勸、借、退、和六字調解工作法,將徽文化‘和合’元素融入法院調解工作,大幅提升糾紛調處效率與成功率。”黟縣法院院長狄志國介紹說。
黃山某酒店管理公司租賃了坐落在景區(qū)的客棧,但受疫情影響,經營狀況不理想,提出解除房屋租賃合同,遭到客棧方拒絕。
“一方堅持解約,認為這屬于不可抗力,一方不愿解約,否則要求按違約賠償,誰也不愿意讓步。”黟縣法院古民居法庭庭長葉強海說。之后,他便把雙方約到法官工作室,先介紹了工作室蘊藏的典故,再引導雙方“各退一步”,既要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也要理解對方的實際困難,最終雙方達成一致意見。
為了能夠更好地延伸司法服務觸角,黟縣法院還安排法官在法官工作室駐點辦公。“工作室運用成熟的訴調對接工作機制,主要對一些分歧較大的矛盾或是發(fā)生在景區(qū)周邊的矛盾進行調處,除了每月第二周的星期二是固定的法官工作日,有急需調解的糾紛法官也會隨到隨調。”負責駐點的黟縣法院民事訴訟審判庭庭長邵全新說。
如今,“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已經融入黟縣法院執(zhí)法辦案的全過程。黟縣法院著重訴前發(fā)力、訴中解紛,巧用“換位思考”“迂回調解”等技巧定分止爭,并堅持判后回訪,解決案件了結但當事人心結難解等問題,做到訴前法官早介入、訴中依法巧化解、訴后回訪作答疑,讓矛盾有處可說、糾紛有理可辯、疑惑有人可解。
黟縣法院還以“作退一步想”,促“進一步為”。結合旅游城市特點,在景區(qū)掛牌成立旅游巡回法庭,增設旅游訴訟服務熱線,保證節(jié)假日訴訟服務“不打烊”。成立全省首個民宿業(yè)矛盾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寫生研學”等特色基層調解組織,促進民宿等產業(yè)健康發(fā)展。建立以法院、公安、司法為主體、相關職能部門參與的“3+N”多元解紛機制,并加強與旅游主管部門的協(xié)調配合,妥善化解涉旅糾紛,助力全域旅游綜合執(zhí)法入選首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
“2020年以來,黟縣法院民事案件調撤率為70.98%,訴前化解成功率為90.61%。”狄志國說,該院將引導培育法院干警人人會說“作退一步想”典故,人人會用“作退一步想”工作法調解,人人汲取“作退一步想”精神力量,實現(xiàn)矛盾糾紛一站化解、一步促和,更快、更好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