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信息 >  >> 
在實干中鞏固“穩”的基礎積蓄“進”的力量

時間:2023-07-07 14:33:53    來源:蘇州新聞網


(資料圖片)

□蘇報評論員 金 根

外部環境錯綜復雜,經濟發展爬坡過坎,蘇州的經濟運行情況究竟如何?最新統計數據來了:今年1至5月,蘇州全市經濟運行延續平穩恢復態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5%,5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以光伏電池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術產品產量持續快速增長;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94億元,同比增長7.7%;130個計劃年內開工的市重點產業項目已開工84個,開工率達64.6%;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2.1%。

經濟發展恰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今年是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第一年。“煙火氣”迅速恢復,經濟發展擁有不少有利條件,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在一季度實現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的基礎上,蘇州堅持穩中求進,鞏固“穩”的基礎,積蓄“進”的力量。一方面分板塊、分行業,準確分析問題,深入查找原因,拿出對策舉措,抓關鍵、固根基、強動力、補缺口、穩就業、防風險;另一方面,持續貫徹落實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政策,分別出臺了《關于進一步促進產業投資助推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及《蘇州市促進個體工商戶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雙向奔赴,全力以赴促進蘇州實體經濟發展。其中,“蘇州制造”這個立市之本在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中,更是一馬當先、勇立潮頭。比如,生物醫藥產業目前已進入加速增長爆發期、創新成果轉化期,躋身全國第一方陣。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觀察和分析經濟形勢,既要看準當前的“形”,更要看清長遠的“勢”。當前蘇州延續平穩恢復態勢,支撐穩、韌性足,呈現長期向好趨勢。雖然經濟運行的積極因素正在增多,但時序7月之后,就是推動全年經濟運行達到潛在增長區間的沖刺期,必須認識到,“率先”的動能還需繼續加強,“整體”的協調還需靠前發力,“好轉”的態勢還需持續鞏固。因此,全市各地要切實增強坐不住、等不得的責任感緊迫感,堅定信心、真抓實干、比學趕超、敢為善為,創造性開展工作,推動經濟快速恢復向好、動能持續增強、預期顯著改善,實現良好開局。

“平均數不等于大多數”,這是人們的自我調侃,說的是自己的待遇達不到平均水平,“拖了別人的后腿”。其實,這種現象在區域發展中同樣存在,亟須各地“對號入座”,迎頭趕上。今年以來,蘇州經濟社會領域捷報頻傳,反映的也只是總體水平,并不表示每個區域板塊“五個手指頭一般齊”。比如,蘇州深交所上市企業達100家,數量位居全國第五;蘇州科創板企業增至50家,總數僅次于上海、北京,位居全國第三;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171家,獨角獸企業數量達17家,位居全國第六、全省第一,另有75家潛在獨角獸企業,數量位居全國第三、全省第一……與此同時,在科技自立自強的道路上,“蘇州制造”也展現出強大的創新活力,“破壁者”一舉攻克了大型盾構機主軸承國產化的難題,打通了盾構機國產化的“最后一公里”;自主開發的國內首臺10TPD氫液化工廠核心設備成功下線,標志著氫能領域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氫能產業鏈、創新鏈在蘇州的嶄新跨越等。這些亮眼數據或成績分布也呈現明顯的區域不平衡。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奮力開創蘇州高質量發展新局面,需要全市各地樹立“一盤棋”意識,在比學趕超中,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貢獻長板、做好樣板、加厚底板,共同推動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關鍵詞: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