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信息 >  >> 
紅杉押注,前谷歌科學家干出一個IPO

時間:2023-08-10 10:16:18    來源:投資家

作者 | 吳雯

來源 | 投資家

乘著AI 大模型的東風,出門問問來到了資本市場的大門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投資家網獲悉,出門問問已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中金公司和招銀國際為聯席保薦人。這就意味著,港股有望迎來純正的“AIGC 第一股”。

出門問問由前谷歌總部科學家、自然語言處理及人工智能專家李志飛創辦,迄今已運營十一年之久。期間完成7 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紅杉資本、真格基金、谷歌等知名機構與產業資本。

曾幾何時,出門問問與大眾汽車有過一段“甜蜜熱戀”,雙方還成立了合資公司。遺憾的是,趕在出門問問IPO 前夕,雙方徹底“分手”。至于具體的“分手”原因,外界不得而知。

出門問問成立于2012 年,是一家以生成式AI 與語音交互為核心的人工智能公司,通過AI 技術、產品及商業化三位一體發展,也 是為數不多的同時服務于消費者、企業、創作者三大類不同群體的公司。

面向消費級場景,出門問問推出了AI 智能手表TicWatch 系列等多種AIoT 智能硬件產品,打造了基于虛擬個人助理的多場景智能硬件閉環生態,以行業最佳的軟硬結合能力,與谷歌、高通達成長期戰略合作;

面向企業級客戶,憑借在消費級場景積累的AI 能力和經驗,為企業客戶提供C 端消費者的用戶體驗,目前已為智能車載、物聯網、金融及IoT 等企業級場景提供服務,并通過CoPilot 賦能更多合作伙伴和行業生態;

面向創作者用戶,出門問問致力于通過AIGC 賦能內容創作,目前已構建豐富的AIGC CoPilot 產品矩陣,包括AI 配音助理“魔音工坊”及海外版“DupDub ”、AI 數字分身“奇妙元”,打造一站式內容創作平臺,賦能創作者實現高效內容生成。

以上“三駕馬車”并駕齊驅,拉動公司業績穩步增長。招股書顯示,2020 年至2022 年,出門問問的總收入分別為2.65 億元、3.98 億元、5 億元,三年間復合年增長率達到37.52% 。

報告期內,出門問問的凈利潤分別為5614.6 萬元、-2.76 億元、-6.7 億元,經調整后凈利潤分別為-1.57 億元、-7343.9 萬元、1.09 億元,出門問問在2022年實現扭虧為盈。

按業務劃分,出門問問的收入主要由AI 軟件解決方案(包括AIGC 解決方案和AI 企業解決方案)與AIoT 解決方案構成。

報告期內,AI軟件解決方案的收入從4497.2 萬元狂飆猛進至3.03 億元,對應的收入占比從2020 年的17.0% 一躍攀升至2022 年的60.6% 。

與此同時,AIoT 解決方案的收入呈現下滑趨勢,從2020 年的2.2 億元下降至2022 年的1.97 億元,收入占比則從2020 年的83.0% “斷崖式”下跌至2022 年的39.4% 。

由此可見,出門問問在2022 年以前的收入主要依賴于AIoT 解決方案,即TicWatch 系列AI 智能手表及其他AIoT 智能設備。

數據顯示,自2020年以來,出門問問已經累計出售超過100 萬件AIoT 智能設備。在脈脈等三方交流平臺上,多位技術人員將出門問問稱為“賣智能手表”的公司。

面對此情此景,出門問問給出的解釋是,這是由于新旗艦產品的推出延遲,而舊產品進入產品生命周期的后期階段。

在這里,就不得不提到席卷全球的AIGC 概念。隨著ChatGPT 爆火出圈,生成式AI 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熱門話題之一,2023 年被稱為AIGC 元年。

在此背景下,出門問問迎頭而上,其創始人兼CEO李志飛公開喊話:“要在大模型領域創業,做中國的OpenAI 。”一石激起千層浪,出門問問也因此賺足了外界眼球。

不過,報告期內,出門問問的AIGC 解決方案收入分別為49.6 萬元、682.2 萬元、3985.7 萬元,收入占比分別為0.2% 、1.7% 、8.0% ,尚未形成足夠的規模。

但作為亞洲為數不多具備通用大模型能力的AI 公司,按2022 年AIGC 解決方案收入計,出門問問是中國起步最早、營收最高的專注于AIGC 的AI 公司。

在出門問問業務轉型的背后,離不開創始人李志飛的運籌帷幄。

李志飛擁有一份漂亮的履歷,他在南京理工大學熱能工程系畢業后,選擇遠赴美國繼續深造,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博士,研究機器翻譯系統,妥妥的學霸人設。

博士畢業后,李志飛加入谷歌AI 團隊,主導開發了包括谷歌手機版離線翻譯系統和開源軟件Joshua 等一系列產品,在NLP 方向積累了豐富經驗。

2012 年,在經歷一番考察后,李志飛決定回國,在語音交互領域創業。作為行業資深人士,李志飛順利拿到了紅杉資本和真格基金的天使投資,出門問問就此誕生。

出門問問由李志飛帶隊開發,對標Google Now ,支持全語音交互,并且可以為用戶提供移動端的搜索信息反饋,在產品公布時就有了不錯的反響。

在AI 技術方興未艾的大潮中,出門問問以其生成式AI 與語音交互技術為核心,迅速脫穎而出,并成功斬獲大批資本的青睞。

2013年至2019 年,出門問問共完成7 輪融資,投資團隊整容強大,成員包括紅杉資本、真格基金、SIG 海納亞洲、圓美光電、歌爾聲學、谷歌、大眾汽車等。

在紅杉資本、谷歌等知名機構與產業資本的支持下,出門問問的估值一路上漲,一度達到10 億美元,躋身獨角獸企業陣營。

有了資本助力,出門問問在技術層面不斷突破,通過技術、產品和商業化的協同推進,構建了一整套完整的生態系統。

隨著ChatGPT 爆火出圈,外界對AI 的關注度空前高漲,國內科技公司紛紛跟隨,出門問問也恰在此時將2020 年推出的“UCLAI ”升級為“序列猴子”大模型。

李志飛表示,ChatGPT 如果是100 分,給自家的“序列猴子”打50 分。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序列猴子”還有不小的技術提升空間。

不過,李志飛已經公開喊話:“要在大模型領域創業,做中國的OpenAI 。”作為行業專家級人物,李志飛算得上中國版Open AI 的種子選手。據悉,在王慧文為ChatGPT 創業發布“英雄帖”的時候,李志飛就坐在他的對面。

談及當前熱門的AIGC 技術,李志飛稱出門問問早自2019 年底便開始研發,如今成熟的產品有“魔音工坊”,趨近成熟的產品有數字形象平臺“奇妙元”,以及AI 寫作和圖片生成產品“魔撰”、“言之畫”。

據李志飛透露,魔音工坊有接近200 萬注冊創作者,商業化初具規模。他認為,無論用戶量還是營收規模指標,出門問問在中國AIGC 領域都屬于領頭羊。

值得一提的是,李志飛并不覺得只有大公司才具備挖掘AI 大模型的潛力,他看到很多創業團隊開始利用GPT-3 模型展開研究和創新拓展,出門問問就是其中之一。

從技術積累來看,出門問問具備一定優勢,但AIGC 不僅需要技術支持,還需要大筆資金投入,而 李志飛表示,出門問問近期不考慮融資,不需要外部融資也能支撐研發投入。

其實,自2019 年至今,出門問問都沒有融資消息傳出,究竟是不需要還是無人問津,或許只有李志飛自己清楚了。

出門問問與大眾汽車之間,還有一段為人津津樂道的“情感糾葛”。

根據公開報道,2017 年3 月,大眾汽車與出門問問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共同致力于研發應用車載人工智能技術。

大眾汽車是世界四大汽車生產商之一,在全球汽車市場都是響當當的存在,出門問問則是人工智能賽道的后起之秀,雙方“牽手”受到外界廣泛關注。

在此次合作中,大眾汽車投資共計1.8 億美元,用于雙方在汽車領域業務的開展,并為出門問問在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的研發等領域提供支持。

與大眾汽車的合作,也意味著出門問問由此前面向C 端用戶的人工智能廠商,正式開啟To B 的商業模式,這也更趨近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商業變現場景。

落到現實中,大眾汽車與出門問問共同建立了一家合資公司——大眾問問,雙方各持50%的股份。當時大眾汽車與出門問問不分彼此,可以說是正處于“熱戀期”。

時間來到2021 年,這段感情驚現裂痕,出門問問與大眾汽車訂立股份購回協議,以對價1700 萬美元向大眾汽車購回6967 萬股普通股、2.89 億股D-1 輪優先股及3094 萬股D-2 輪優先股。購回已于2022 年9 月28 日完成。

在天平的另一端,出門問問將大眾問問50%的股權,以1500 萬美元的價格,全部出售給大眾汽車。至此,出門問問與大眾汽車徹底“分手”,為這一段曾經備受矚目的感情畫上了休止符。

轉過年來,出門問問便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正式沖擊IPO 上市。出門問問趕在IPO 前夕與大眾汽車斬斷情緣,這一波操作著實令人費解。雙方“分手”,到底是緣分已盡還是另有隱情,外界不得而知。

在沖擊IPO 的道路上,出門問問也面臨不少挑戰。雖然出門問問在2022 年已經實現盈利,但其持續盈利能力存疑。過去三年,出門問問的收入持續增長,但其第一大客戶不斷變化。

招股書顯示,出門問問2020 年第一大客戶是“客戶A ”,主營業務是批發計算機軟硬件及配套設備等;2021 年第一大客戶變更為“客戶B ”,主營業務是提供零售及電子商務相關服務;2022 年第一大客戶再度變更為“汽車附屬公司A ”,主營業務是汽車銷售。

有業內人士指出,第一大客戶不斷變化,且第一大客戶的銷售額和第二大客戶的銷售額差距大,這通常說明業績的穩定性無法保證。

與此同時,出門問問近三年的第一大供應商也不相同。報告期內,出門問問的第一大供應商從事的業務分別為“移動通信芯片設計及制造”、“電子零部件制造”和“健身器材開發、制造及銷售”。

與大眾汽車分道揚鑣,與第一大客戶與第一大供應商的關系也不穩定,僅實現一年盈利就急于上市的出門問問,能如愿成為港股“AIGC 第一股”嗎?

?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