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了醫美行業6天速成“微整形美容師”的問題。江蘇省鎮江市消費者協會近期發布的《鎮江市醫美行業消費調查報告》顯示,醫美行業存在有資質的超審批經營、沒資質的違規開展項目、醫師執業資質不全、工作人員介紹隨意等問題。
據了解,此次調查于2021年底進行,采用問卷與體驗相結合的調查方式,收集了1070份有效調查問卷,體驗咨詢了10家醫療美容機構和7家生活美容機構。
調查結果顯示,鎮江市醫美行業主要存在四方面問題:一是資質問題,部分機構證照不齊全、醫生資質不健全、醫療產品渠道不明;二是手術效果問題,部分消費者反映術后效果不佳;三是美容貸問題,部分商家誘導辦理美容貸進行過度消費,消費者陷入貸款風波;四是預付卡問題,消費者充值后遇到商家拒不退款、店鋪改名后拒絕使用原充值卡,甚至商家停業、卷款跑路等。
美容整形安全問題成最大困擾
隨著人民經濟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顏值經濟升溫,醫美消費市場快速發展,央視“3·15”晚會的曝光,揭開了醫美行業的冰山一角。
在此次的調查問卷結果中,絕大多數受訪者并不清楚醫療美容和生活美容的區別,僅有17.76%表示非常了解。整形醫院、公立三甲醫院和美容院成為消費者更傾向選擇的美容整形場所;消費者對醫療整形美容服務的顧慮主要在手術意外后遺癥、醫院資質不達標、夸大宣傳效果、后續服務不到位、醫生責任心不夠,以及使用藥品質量等方面。
醫美行業違法違規現象普遍
醫療美容機構超醫療審批項目經營情況嚴重。根據《醫療美容項目分級管理目錄》分級要求,本次調查的10家醫美機構中,有2家審批的診療項目不符合要求,不應開展醫療美容服務;可開展一級項目的4家、二級項目的3家、三級項目的僅1家。其中,鎮江市璀璨醫療美容診所有限公司和京口區透明醫療美容診所的性質和兩家診所審批的診療項目不符合要求,不能開展醫療美容服務。但在實地咨詢中,鎮江市璀璨醫療美容診所有限公司介紹說,抽脂、瘦臉針(肉毒素注射)等項目都可以開展。京口區透明醫療美容診所則表示,診所為“揚中人民醫院”設立在鎮江市區的醫美門診部,店內可做雙眼皮、打美容針等項目。
本次被調查的大部分醫美機構均不同程度存在超審批提供醫美服務的現象,鎮江市京口歌美醫學整形美容診所宣傳的抽脂、假體隆胸、巨乳縮小等項目,超出審批范圍。
機構夸大宣傳、工作人員介紹不準確現象普遍。醫療美容機構的宣傳海報、官方網站等載體存在誤導消費者、提供超范圍項目等問題;而且門店的工作人員對醫美行業的標準要求介紹不準確,有混淆概念的現象。如京口區透明醫療美容診所的廣告海報,以較大字符展示“透明整形”,而其目前審批的診療內容并不能開展醫療美容項目。調查時還發現,在鎮江潤州采薇醫療美容診所有限公司官網上,其介紹提供的項目超出審批的診療項目。
醫美機構存在醫師未在相應機構內注冊或備案執業信息的問題。經查詢,此次調查中多家機構存在醫師未在機構備案,甚至是無執業資格的情況。調查期間,鎮江市潤州蘇王醫療美容門診有限公司宣傳的醫師團隊中,有2人未查詢到該機構的執業信息。
生活美容機構違規提供醫美服務項目多見。問卷調查結果中,生活美容普及率較高,74%的消費者接受過生活美容服務,機構中違法開展水光針(有針式)、光子嫩膚和熱瑪吉等醫療美容項目常見。
在體驗的7家生活美容機構中,僅1家明確表示只做日常美容,其余6家機構均表示可以通過請醫師到店操作或帶去其他機構提供醫美項目。而這些所謂請來的“醫生”老師”,資質無從查證。
消費者資金安全難以保障
調查中,醫療美容機構的抽脂項目價格在2萬元左右。據介紹,采取的操作方式有水動力環吸、手工抽吸、360吸脂等,項目的定價標準、優惠幅度等情況,消費者只能按商家的介紹來衡量。10家被調查的醫療美容機構中有6家表示可提供借貸服務,但貸款要求、還款比例不詳,需要具體辦理才能得知。
而生活美容機構中,單次單項服務的價格較高,通常以項目卡、記次卡、年卡等預付費儲值卡的方式購買服務,而其價格也在2000—8000元不等,一旦商家發生變化,消費者的資金安全難以保障。根據《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的明確要求,單張記名卡限額不得超過5000元。
除上述問題外,調查中還發現,醫美行業中“整形掮客”現象普遍;在消費者咨詢后,醫美機構聯系頻繁,造成一定困擾。消費者在問卷的建議和意見中表示,希望有關部門加強監管和加大執法力度;行業價格應當公開透明;使用產品要有保證;套路少一點,不要用低價吸引人,然后推銷產品;服務態度不能以交費多少區別對待;少一些夸大宣傳,多一些責任心。
●消協提醒 正確看待“顏值經濟”
本次調查,鎮江市消協經過法律法規查詢、行業主管部門咨詢、醫療機構或醫師資質信息查詢等方式形成報告。作為普通消費者,在接受醫美服務前,要想獲取更多醫美行業知識,查詢到醫美機構的詳細信息、相關醫師資質和既往處罰警示情況等信息,較為困難。
醫美是消費醫療,但重點在醫療,需要持續進行大眾科普。為此,鎮江市消協面向社會廣泛普及醫美行業的政策規范。同時,鎮江市消協還提醒廣大消費者,正確看待“顏值經濟”。要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不要迷信網絡推薦、盲目追捧美容整形。在接受相關醫美服務前,要認真審查機構及其人員的證照和資質,并與醫生進行充分溝通,合理設置預期,做好承受手術風險的準備。此外,還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理性選擇醫美項目,以免落入“美容貸”陷阱。(陳紅生 本報記者 薛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