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躍紅、張澤鋒今天去悅榮園小區接收配電室。”8月25日,國網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供電公司運檢部主任周希斌笑容滿面地說。眼見著困擾大家許久的襄汾縣河西區悅榮園、德潤林、天河嘉苑紛紛接火、供電問題一一得到解決,壓在他心里的石頭終于落了地。而這得益于今年襄汾縣供電公司因地制宜破局城區網架困境,實施的城區聯絡項目這一重要改造工程。
以往,提起襄汾縣電網運維工作,讓周希斌這個“本地通”很是頭疼。查看地圖,可以清楚看到,汾河由北向南穿城而過,將襄汾縣城從中間一分為二,城區的供電也依勢分東、西兩個獨立網架,各一座110千伏變電站,一直獨立供電。這導致學校、醫院、政府等重要用戶為單電源供電,負荷無法倒接;遇到多線路停電工作時,需同桿多回陪停,停電面積廣,供電服務壓力大。近年來,襄汾城市建設加速,河西區變電站被小區包圍,站內17路出線間隔均已布滿,新報裝的12個小區再無出線可供使用,站外線路通道緊張、同桿多回現象普遍,為故障搶修造成極大困難。
拓展新思路 打開新局面
“供需矛盾是眼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想通過增加站內間隔,解決業擴接入、負荷切改的需求,但始終落入“增間隔-停母線-倒負荷-增間隔”的死循環中,為徹底破解城區網架供電困境,我們積極拓展新思路,擺脫困局。”周希斌介紹。
今年4月,在臨汾供電公司運檢部的支持和指導下,襄汾縣供電公司緊扣“整合、聯絡、級差、自動化”四個關鍵,跳出新增間隔的思維定式,積極在已有線路上下功夫,將“雙電源”作為突破點,以“重網架、輕改造”為抓手,以帶電作業為支撐,通過“架幾檔線、安裝一個環網柜、上一個柱上開關”的小投入,取得線路聯絡的大成效。確立了打開通道、擴充間隔,實現“搞聯絡、增間隔,停母線、不停電”目標。
規劃三步走 筑強配電網
有了明確目標,襄汾縣供電公司領導班子多次組織開展協調會,利用網上電網規劃功能,在線路衛星圖、拓撲圖上精心謀劃,反復論證實施方案,從“網架優化、劃區切塊、線路切改、環網柜布點”入手,成立攻堅專班,通力協作,倒排工期,逐項落實工程進度。
城區聯絡項目共涉及縣城區17條線路,醫院、政府、小區及學校考點等各類重要及敏感小區多達數十個,牽一發而動全身。該公司設計人員劃區切塊,規劃“三步走”,為襄汾縣打造堅強電網。第一步以“點-線-面”的工作思路,通過新建環網柜、柱上斷路器、10千伏線路1.9公里的定點施工,實現10+4條線路聯絡,達到河西區網架提升目標。第二步通過新增1條10千伏線路,實現東城區兩對線路聯絡,著力提升老舊城區供電可靠性。第三步通過河西站、襄汾站的間隔釋放,為城南開關站投運提供必要條件,實現河西、河東兩座110千伏變電站手拉手,同步解決棚戶區、城邊村供電可靠性問題。三座110kV變電站形成穩固三角,最終建成“首尾兼顧、聯絡互供”的堅強電網。
雙電源供電 客戶更安心
襄汾縣供電公司盡銳出戰,共出動各類施工人員350人次,他們最大化減少停電次數,縮短停電時間,結合計劃檢修9次、帶電作業25次,累計裝設柱上斷路器23臺、投運環網柜11個。
此次城區聯絡項目的實施,有效推動了縣城區業擴接入、互聯互供,解決了檢修停電面積大等頑疾,實現縣城區10回、農村4回線路聯絡互供,醫院、廣場、小區及學校考點等重要用戶雙電源供電,河西變電站半停半轉實現“站內檢修、用戶不停電”目標,進一步提升了縣域設備供電可靠性。
“我們還同步加快提升配電自動化系統建設及應用水平,11臺環網柜DTU全部實現三遙可控。同時,在實戰中煉隊伍,以傳幫帶的模式,培養了一批既懂管理、又懂現場實際的明白人。”該公司副經理李飛在環網柜投運現場說。
下一步,該公司將圍繞縣城東線路聯絡展開工作,為實現城區線路及開關站“分段互聯”的網架結構而努力。(閆永芳 趙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