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智能電網在線訊: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10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電能替代的指導意見》。在雙碳目標推進的大背景下,電能替代是提升終端用能清潔化、低碳化,促進清潔能源消納的有效手段。我國上次推出《關于推進電能替代的指導意見》還是在2016年,此時6年過去,國內和國際大環境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那么兩版《指導意見》在內容上又有哪些重要的變化呢?
在指導思想內容中,新版《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終端用能綠色低碳轉型,積極消納可再生能源,系統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相比于舊版的“因地制宜,分步實施,逐步擴大電能替代范圍”,新版對于終端用能的綠色低碳轉型更加明確,并加快了腳步。
在基本原則中,除了市場、改革、創新等內容,新版《指導意見》提出了堅持安全保障、因地制宜和清潔地攤、綠色高效的原則。這無疑和目前國內的雙碳目標,以及去年經歷了能源保供壓力有著直接的聯系。
提升重點領域的電氣化水平中,新舊兩版文件也有著較大差異。舊版文件中的順序是“居民采暖、生產制造、交通運輸、電力供應與消費”,而新版中則是“工業領域、交通運輸、建筑領域、農業農村、科研創新、用戶靈活互助和新能源消納”。
除了新增建筑領域、農業農村、科研創新、用戶靈活互助和新能源消納外,新版文件還將工業領域、交通運輸、建筑領域放在了更高優先級的位置上。而且新版文件中的工業領域和舊版文件中的生產制造有著很大的差別,工業領域明確包含了大量的高耗能產業。可見在雙碳目標之下,電能替代必須開始向“深水區”進發。
在用戶靈活互助和新能源消納中,新版文件提及了多元儲能技術的推廣,提升負荷側用電智能化水平和靈活性,促進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此外還有推進“電能替代+綜合能源服務”。鼓勵綜合能源服務公司搭建數字化、智能化信息服務平臺,推廣建筑綜合能量管理和工業系統能源綜合服務。鼓勵電動汽車V2G、大數據中心、5G數據通訊基站等利用虛擬電廠參與系統互動。大力培育負荷聚合商,整合分散用戶響應資源,釋放居民、商業和一般工業負荷的用電彈性,促進用戶積極主動參與需求側響應,更多消費風電、光伏等綠色電力。
舊版文件中,電能替代的保障措施包含了:加強規劃指導、發揮示范項目引領作用、制定完善配套支持措施、加強配套電網建設改造、加強科研與產業培育。而在新版文件中明確細分了完善支持政策(加強規劃統籌銜接、增強電力供應與服務保障、加大投融資支持力度、完善價格和市場機制、強化節能環保降碳剛性約束)和組織實施保障(加強組織領導、深化協同聯動、做好宣傳引導)。
綜合來看,由于雙碳目標的設立以及2021年的能源供給危機,新版本的《指導意見》明顯加強了電能替代的力度,對于高耗能產業這類受到能源價格影響較大、替代難度更高的行業,也提出了方針和目標。另外,新版文件多次提及綜合能源服務的相關內容,這表明綜合能源服務未來會是電能替代在諸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的抓手。最后,電力市場的改革和碳市場的建設也迫在眉睫,沒有更合理的電價形成機制與交易市場、沒有更強更嚴謹的碳約束,電能替代也就難以更快速地達成目標。
以下為文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