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資訊 >  >> 
大陳:“黨員紅”活躍在疫情防控一線

時間:2022-04-11 10:00:01    來源:義烏市融媒體中心

傅盼(右)在核查人員信息

他們在基層工作,活躍在疫情防控一線;他們早出晚歸,只為兼顧好本職工作和疫情防控;他們受傷了、生病了,休息一下,又回到崗位上繼續工作……他們有個共同的特征——身穿“黨員紅”。為加強管控,進一步織密筑牢疫情防控網,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大陳鎮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干部下沉一線,齊心協力、同心抗疫。

“您好,請出示一下健康碼和行程卡,謝謝!”4月2日,在大陳鎮235國道服務點,全副武裝的大陳鎮人武部干事傅盼正逐一對人員進行核查。透過面罩,記者看到傅盼一臉疲憊,聲音也有些沙啞,但他還是很耐心地引導每一輛車有序通過。

作為義烏的“北大門”,大陳鎮與諸暨市接壤,兩地經濟、文化等方面往來頻繁。據統計,這里平均每天要篩查5400多輛入界車輛,尤其是大型貨車特別多,平均每天要完成7500余人次的核酸采樣工作,防疫任務比較艱巨。

應劍鋒(右一)受傷后仍參與一線執勤

“我是一名黨員,作為轉業軍人,退役不褪色,關鍵時刻要沖在前面。”3月25日,傅盼主動報名,來到大陳鎮235國道服務點支援。身兼鎮城管辦副主任的傅盼,不僅要抓好垃圾分類等工作,還要管理鎮退役軍人事務、組織民兵工作。雖然工作繁忙,但傅盼在服務點的時間一點也不少。

“這輛車司機說是來給企業送材料的,但途經了風險地區,怎么處理?”“車輛已經堵了好幾百米了,怎么辦?”作為現場負責人之一,傅盼要處理各類情況。尤其是要在保證一人不落的情況下,又要加快通過速度。對此,傅盼和其他部門負責人連續調整了3次方案,劃分好工作職能,將一部分檢查人員推進到離服務點還有150米的位置上,提前讓駕駛員、乘客完成掃碼登記等工作,梯次配置信息核查人員,確保服務點井然有序、車輛高效檢查通行。

3月26日至28日,他連續三天在服務點值夜班,3月29日后半夜上完班后,傅盼突然感覺左胸不適,原本以為睡一覺就會好了,結果到了次日下午辦公期間,癥狀反而加重了。“去醫院檢查了一下,心臟沒有什么大問題,主要是沒有休息好。”掛完點滴,休息一晚,第二天,傅盼照樣出現在服務點上參與值班。

對于自己的情況,傅盼也沒有告訴家里人,甚至都沒有時間回家。他覺得,每天在城區到大陳之間來回奔波,時間“損耗”太大。為了兼顧本職工作和服務點工作,傅盼一周才回家一次。記者看到傅盼的脖子一圈都是深紫色的痕跡,這是刮痧留下的,他告訴記者:“說不累是假的,但每天要處理的工作很多,執勤完繼續加班也是常事,守好義烏‘北大門’,我們責無旁貸。”

大陳鎮國土所副所長應劍鋒也“黨員紅”之一。早在去年,應劍鋒就加入了G235臨時黨支部,參與服務點執勤任務,除夕的晚上也是在服務點上過的。今年3月中旬,大陳鎮37省道復線燕窩站需要人員前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熟悉工作流程的應劍鋒立馬報名參加,秩序維護、綜合判定、現場協調、物資分配……應劍鋒對每一個環節都盡心盡責。

3月22日,應劍鋒值晚班,受冷空氣影響,降雨又降溫。每天連軸轉的工作狀態,讓他疲憊不堪,人也昏昏沉沉的。次日上午,應劍鋒還是堅持去村里走訪,了解工程建設情況。走在路上的應劍鋒突然失神倒下,臉直接砸在了地上,鏡片碎了一地。回過神的應劍鋒慢慢爬了起來,甚至都沒感覺到痛,繼續完成走訪工作,直到左手手腕腫起來才去醫院做檢查。

“本來不想去醫院的,同事擔心我骨折一定要我去。好在沒有骨折,傷到了筋。”手上貼著膏藥的應劍鋒說,“這是小事,大家都在一線忙碌,我不能掉鏈子。”3月25日,應劍鋒回到單位繼續工作。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他們把一線當成“家”,把轄區群眾當成“家人”,把防控工作當做“家事”,把群眾訴求當成“家言”。在這場防“疫”戰斗中,大陳鎮各級黨組織和2370余名黨員堅決扛起政治責任,努力守好義烏北大門,攜手同心、眾志成城,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