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資訊 >  >> 
降碳“生命線”!火電行業首個碳監測系統試運行測試120多天

時間:2022-06-10 13:34:36    來源:中國能源報

根據生態環境部日召開的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通報,自去年9月啟動碳監測評估試點工作以來,火電、鋼鐵、石油天然氣開采、煤炭開采和廢棄物處理5個試點行業,共計設置119個監測點位,涉及11家集團公司、49家參試企業,大部分點位已獲取3個月至5個月的監測數據。另外,有13個城市完成點位布設與監測方案論證,儀器設備逐步到位并開展監測。作為降碳工作的“生命線”,碳排放數據質量多了更加強有力的監督保障。

以監測數據為基礎,“三比對”“三不同”分析是重點工作。“三比對”即監測數據與核算數據比對、手工監測與在線監測比對、進口設備與國產設備比對;“三不同”包括不同監測原理、不同燃煤類型、不同監測點位的數據分析,據此總結經驗、解決問題、評估成效。

記者從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碳資產公司獲悉,由該公司建設的燃料端碳排放在線監測系統,正是火電行業首個碳監測工具。截至目前,該系統已累計試運行測試120多天,實現了100%碳排放指標數據全自動采集、傳輸、計算和分析。該公司董事長魏子杰介紹,依托數字化、信息化技術的創新應用,碳排放數據直接采集和監測,全流程排除人為因素,可有效確保數據質量。

“目前,我國碳盤查數據統計主要依賴人工現場收集報送,涉及部門多、邏輯鏈條長、現場工作量大,難免出現錯報、漏報等現象。針對現實困難,我們以火電廠燃料端碳排放數據直采研究為突破口,聯合江陰蘇龍熱電有限公司開展試點,通過梳理相關數據源和信息鏈、改造碳氫元素分析儀設備、自動識別外委檢測指標和相關信息系統升級,封閉了碳排放指標數據數字化傳輸路徑。”魏子杰介紹,系統全流程數據無人為因素修改,不但提高了運行效率、保障了數據質量,還大大減輕了工作量。按照2天減少2名職工現場采集來算,單個電廠可節約碳盤查人力成本約1萬元/人次。

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副司長蔣火華表示,從初步獲取的數據看,溫室氣體排放相對集中的企業在線監測效果較好,火電行業碳排放監測數據與核算數據基本一致可比,有望在輔助企業排放量核算、支撐減排監管等方面進一步發揮作用。“碳監測還可以直接服務碳排放核算。例如,在煤炭開采和石油天然氣開采試點監測中,通過開展‘衛星+無人機+走航’綜合監測,能夠提升生產過程中甲烷無組織排放核算的全面和準確。依托現有的環境空氣監測網絡,拓展構建天地一體的城市碳監測網絡,探索基于實測手段的‘雙碳’反演評估,還能夠為推動重點城市實現空氣質量達標與二氧化碳達峰‘雙達’提供支撐。”

對碳排放數據弄虛作假“零容忍”。記者了解到,生態環境部去年底已組織31個工作組開展碳排放報告質量專項監督幫扶,并于今年3月通報了4家機構數據造假的案例。據蔣火華透露,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繼續強化統籌協調和技術指導,穩妥有序地推進試點工作。一是深化行業試點,擴大火電行業碳監測試點范圍,力爭今年底推動更多火電企業開展二氧化碳在線監測,深入系統開展數據比對與分析評估;二是加快構建網絡,組建覆蓋全國主要區域、重點城市的碳監測網絡;三是補齊能力短板,進一步完善碳監測業務技術體系,帶動全國加快形成碳監測能力和專業人才隊伍,做好前瞻業務儲備與技術支撐。(記者 朱妍)

關鍵詞: 降碳生命線 火電行業 首個碳監測系統試運行測試 五個行業納入碳監測評估試點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