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資訊 >  >> 
熱文:貴州電網公司持續深化生產領域數字化建設

時間:2022-06-30 05:43:29    來源:南方電網報

北極星智能電網在線訊:累計登錄139萬人次、發起工單117萬單、各域共推送協同業務15.67萬單……自4月份電網管理平臺正式單軌上線以來,貴州電網公司龐大且分散的系統數據得以“歸一”,“孤島”連成“大陸”,數據高度共享、業務高度協同,成效明顯。

為此,在南方電網公司的指導下,貴州電網公司以全面推廣應用電網管理平臺為契機,以解決現場生產問題為出發點,以減輕基層負擔為落腳點,積極開展電網生產領域“封鍵盤”工作,即以拍一拍、掃一掃、自動識別等創新錄入方式,取代傳統鍵盤錄入,充分挖掘數字“生產力”,為基層減負增效。

精準試點實現經驗“復制”


【資料圖】

“要通過‘封鍵盤’,保障數據真實性、有效性,減少鍵盤錄入產生的問題數據,最終實現各業務域的業務移動化、智能化、高效化。”貴州電網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曄提出,要逐步推進各領域的業務流程、環節、模塊的“去鍵盤”化,為一線員工提供全方位支撐。

在推進電網管理平臺上線過程中,貴州電網公司對局放檢測、油化試驗、紅外測溫等開展頻率高、數據錄入量大的工作開展試點,努力獲取可借鑒、可復制的工作經驗。

為提升效率和精準度,貴州電網公司擬應用無線通信技術將局放測試儀與手機進行連接,工作人員只需掃描開關柜體上的RFID標識,將測試數據與設備信息進行關聯,當測試完成后,“點一點”便可將數據直接上傳至電網管理平臺,同時形成標準報告。目前,該項工作已完成功能調試,下一步將進行全面推廣應用。

對于紅外測溫工作,貴州電網公司初步擬定了將變電巡視APP與智能測溫鏡頭融合的改善方案,直接將測溫儀數據進行轉化后上傳至變電巡視APP及電網管理平臺,促進效率實現質的提升。

“‘封鍵盤’的試點工作,將為電網生產領域數據的直采直送,數據的智能分析提供有意義的借鑒。”貴州電網公司生產技術部副總經理歐陽廣澤說。

立足痛點推動點點皆“清”

針對千頭萬緒的電網生產域工作,不僅要推動“封鍵盤”,更要立足痛點、難點問題。

為充分運用數字化手段提升勞動生產率,貴州電網公司先行一步,針對設備巡維數據重復記錄問題,提前謀劃,在電網管理平臺上線前就完成了輸電、變電、配電巡視APP與電網管理平臺的接口改造。目前相關數據分析功能持續完善,正朝著實現“一方錄入、多方共享”“盡量不錄、要錄只錄一次”的目標大步前進。

同樣,對于長期需要人工填報且數據繁雜的“用戶故障出門”難題,貴州電網公司在停電信息系統內開發上線“用戶故障出門實時監測場景”,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數據“清洗”,實現了用戶故障出門的自動分析、識別、統計和預警,并可在手機端實時查詢相關情況。“監測場景的上線,切實將基層員工從現場排查的繁重工作中解放了出來。”貴州電網公司生產技術部配電管理科經理熊楠說。

此外,貴州電網公司還一直把數據統計分析難、工作效率低等問題,作為省級生產指揮中心建設的重點,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讓業務系統中實際指標變化的研判代替了人工填報,實現了風險控制措施落實情況以及實施效果的全程“跟蹤”。

自主研發促進化繁為簡

生產指揮平臺日報、配網停電信息告警……貴州電網公司都勻供電局自主研發出5項生產類數字“員工”,將生產數據統計分析用時從原來的4小時縮減至10分鐘,極大減輕了基層工作負擔,補足了平臺基礎功能,真正實現了工作的扁平化、智能化、便捷化。

“通過運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解決基層員工高重復、低效率的工作,是‘封鍵盤’工作最基礎的要求。”貴州電網公司都勻供電局生產技術部副總經理楊竣淇說。

與此同時,針對如何運用系統中海量數據進行問題分析這一工作,貴州電網公司銅仁供電局利用爬蟲技術自主編程“生產業務過程管理全自動數據分析平臺”,實現了各業務系統的“數據源”自動采集、統計、分析,以及報表自動輸出的“一鍵操作”,讓原來需要人工2小時完成的日報縮短至15分鐘就能完成,真正有效地解決了基層工作冗余操作的問題。

“我們將研究相關生產運行單位在‘封鍵盤’實踐中的經驗做法,逐步在全省推廣應用。”貴州電網公司生產技術部副總經理虢韜介紹,該公司依托電網管理平臺,明確數據接入規范,應用物聯網技術,推進數據的直采直送及數據的深度應用分析,建立“封鍵盤”的完整體系,真正實現服務決策層、支撐管理層、解放操作層的目標。(龍定錦 余昌皓 劉可)

原標題:貴州電網公司持續深化生產領域數字化建設

關鍵詞: 貴州電網公司 生產技術部 副總經理 推廣應用 數據分析

業界

資訊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