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資訊 >  >> 
我國官宣“雙碳”目標 綜合能源服務市場迎來新機遇

時間:2022-08-10 16:48:26    來源:北極星電力網

2017年左右,隨著能源轉型步伐在我國的深入,更低的能耗、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更清潔的能源結構以及更智慧的功能體系成了各大市場主體發展的剛需,綜合能源服務隨之興起。2018年,以兩網五大等為首的能源巨頭紛紛表明要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開拓更精、更細的能源應用市場。

2020年底,我國官宣了“雙碳”目標這一重大戰略。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張玉清日在北極星電力網主辦的“2022第四屆綜合能源服務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致辭時表示,“十四五”是“雙碳”目標的關鍵期、窗口期,綜合能源服務正在為實現“雙碳”戰略目標及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進程中承擔著新的歷史使命。作為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產生的一種新型能源服務模式,綜合能源服務能夠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能源梯級利用、提升新能源消納水的目標,還能滿足用戶多樣的用能需求、降低用能成本和提高用能效率。“雙碳”目標的推進,將進一步激發綜合能源服務的市場潛力,產業規模持續擴大。

綜合能源服務市場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從“雙碳”目標實現的角度看,能源領域承擔著非常重要的使命。而能源消費側因直接碳排放量高、碳排放主體眾多、降碳技術路線復雜、能源系統形態加速演變等多重因素,成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主戰場。

國網能源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湯芳提出,能源消費側轉型方向與雙碳目標要求、能源系統演變趨勢、客戶需求等密切相關,當前主要聚焦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率、保障安全、降低成本等方面。從行業實踐來看,綜合能源服務能夠有效促進能源結構優化、支撐能源效率提升、助力能源安全保障、服務用能成本降低,是推動能源消費側轉型的重要抓手。

湯芳表示,年來,綜合能源服務市場快速發展。雙碳目標提出后,綜合能源服務產業又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從業務方向來看,綜合能源服務包括40余項基礎型業務,節能提效、分布式新能源、用戶側儲能、負荷聚合、能源數據增值服務、綠電交易、碳資產管理等是雙碳背景下的市場熱點。

從市場潛力來看,通過自主研發模型進行測算,綜合能源服務市場潛力規模2025年約為0.8~1.2萬億元,均處于快速成長期,2035年約為1.3~1.8萬億元,開始步入成熟期。雙碳提出后,綜合能源服務市場潛力更接高情景測算結果。

從市場主體來看,國有企業以五大發電集團、兩網等為代表,主要開展市場開拓和項目投資,注重穩定盈收和打造行業典范。民營企業年新增注冊數量逐年增多,普遍看好綜合能源服務市場前景,重點布局成熟型領域,傾向長期穩定盈利。互聯網企業是跨界進入能源領域的民營企業,“雙碳”提出后,騰訊、阿里等典型代表聚焦在智慧能源領域,開展軟硬件服務、臺建設、數據挖掘等相關業務,注重生態圈構建。

從服務對象來看,工業、建筑、交通、農業、園區是典型場景。“雙碳”提出后,打造“零碳”“零碳”等示范工程成為熱點。

配電網是開展綜合能源服務最重要的行業載體

從省為實體、集資辦電,解決有電可用以電源為中心的電力工業時代,到大力發展特高壓骨干網架、城鄉配電網,解決有網可供以電網為中心的電力工業時代,到聚焦滿足用戶綠色低碳、經濟高效、綜合能源供應以用戶為中心的電力工業時代。我國電力工業正進入新的發展時代,傳統能源電力產供銷體系,價格形成機制,網架形態和運營機理正在發生深刻變革。

綜合能源服務商致力于為終端用戶提供最佳顆粒度的綠色低碳、經濟高效、耦合供應的綜合能源解決方案。園區及區域級別的綜合能源服務商基于能源互聯網技術根據資源稟賦、因地制宜構建源網荷儲一體化的新型配售電體系是實現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途徑。源網荷儲一體化的有源(主動)配電網與大電網承擔的功能、責任、義務和成本回收方式截然不同。兩者之間是相互共生共贏,耦合發展的關系。

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榆林電力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賈豫表示,幾年來,綜合能源服務行業發展進入快車道。冷熱電三聯供、光儲充一體化、能源資產托管、能源交易、能源數據運營、合同能源管理等應用場景蓬勃發展。其實,從電力系統看,配電網是綜合能源服務開展最重要的行業載體。從區位看,工業園區是開展綜合能源服務的最重要的臺。

從單一用戶的綜合能源服務到園區甚至區域級的綜合能源服務,需要根據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的構建以用戶為中心的配售電體系,而已經批復的459個增量配電改革試點是最佳的入口。

年來,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推進消納高比例新能源的智能配電網建設,鼓勵建設源網荷儲一體化多能互補的智慧能源體系,這對綜合能源服務行業將會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虛擬電廠漸成綜合能源服務重要的價值變現工具

目前,我國能源發展處于重大戰略轉型期,隨著數字化技術依托“云”網絡的廣泛應用,以及儲能技術的持續進步和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下降,能源生產與消費方式將變得智能化、靈敏化和低碳化。

因此,北京清大科越股份有限公司新技術研究院院長倪暉表示,大力拓展負荷側調控將成為必然趨勢。

虛擬電廠,這一在期火遍資本市場的概念逐步落地,倪暉表示,虛擬電廠正在成為綜合能源服務最重要的價值變現模式。

虛擬電廠是指采用先進的信息通信和智能控制技術,利用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統將電網中分布式電源、可控負荷和儲能裝置等資源優化聚合,形成一個單一控制單元參與電網靈活調節,從而開展各類負荷側資源的商業運營模式。

2019年12月,作為主要開發實施單位,清大科越團隊積極參與冀北公司虛擬電廠示范工程,所開發的虛擬電廠運營臺成功實時接入與控制蓄熱式電采暖、可調節工商業、智能樓宇、智能家居、儲能、電動汽車充電站、分布式光伏等11類19家多元化可調資源,容量約16萬千瓦,涵蓋張家口、秦皇島、廊坊三個地市。

臺承擔區域分布式資源接入,為區域能源、監視、控制、聚合、協調及商業運營等業務提供功能支撐,承載能源托管、需求響應、電力交易、調控優化、碳核查、碳交易等商業形態,通過資產代理或EPC方式參與電力市場和電網調控互動,并與用戶分享收益。

碳市場成為實現“雙碳”目標的有利抓手

對于綜合能源整個產品和服務體系來說,不管是自己還是客戶,只要身處于重點減排行業,那么,在現在或者將來將或多或少的進入碳市場。

隨著全國碳交易體系的啟動,碳市場成為實現“雙碳”目標的有利抓手,也成為了綜合能源服務商必須學、了解并進行實踐的市場。

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創新業務部總經理張辰表示,碳市場作為促進碳達峰工作的有力抓手,可以調動更多資源向節能減排領域傾斜。通過完善、有效的碳價機制,可以提供明確的價格信號。以碳為代表的各類綠色要素定價,將有效推動碳資源配置優化,推動科學實現“雙碳”目標。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交易。目前全國碳市場價格57元/噸左右。累計成交19.4億噸,成交金額850.7億元。

全國碳市場首批納入的是電力行業企業,全國2000多家電力企業參與交易,不同的企業反應也是千差萬別。大型電力集團提前做了很多布局和規劃,而有些自備電廠可能會有些手足無措,對各種交易規則還不太了解。如果企業能做到對碳市場的提前規劃,提前做好自身的碳排放監測和管理工作,將在接下來的市場競爭中掌握更多主動權。

此外,“雙碳”目標的實現不能僅靠財政資金支持,還需要更多社會上的資金和力量。碳金融產品創新和氣候投融資體系,將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資金支持。

一些理的聲音和建議還需重視

在欣喜于前景廣闊的同時,“2022第四屆綜合能源服務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的一眾專家學者也為火熱的市場帶來了更多理的思考。

張玉清表示,承擔“雙碳”新的歷史使命,綜合能源服務面臨的挑戰還有很多,既需要多方面創新,還需在經濟、政策支持、引領模式等方面探索前行。

湯芳針對我國綜合能源服務市場現狀與趨勢,建議政府加快能源體制改革,破除行業壁壘,推進終端能源一體化供應;建議國有企業從穩定經濟大盤出發,增加能源服務投資,并助力民營企業發展;建議相關企業加強技術研發和模式創新,打造一批推動行業發展的示范項目。

關鍵詞: 我國官宣雙碳目標 綜合能源服務市場迎來新機遇 配電網是開展綜合能源服務最重要的行業載體 虛擬電廠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