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北極星智能電網在線訊:9月2日15時, 國網浙江電力啟動防臺風Ⅲ級應急響應,要求各單位密切關注電網和臺風信息,切實做好防臺抗臺各項工作。此前,浙江省防指已啟動防臺風Ⅲ級應急響應。
今年第11號臺風“軒嵐諾”2日12時中心位于舟山朱家尖南偏東方向約975公里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4級(45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50百帕,預計“軒嵐諾”將原地少動,3日夜間移入東海海面,強度再度發展,并逐漸向浙江東北部一帶沿海靠近,對浙江造成嚴重影響。
針對本次臺風強度大、路徑復雜、影響時間長的特點,國網浙江電力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國家電網公司關于防臺防汛的有關決策部署,扎實做好防臺風各項防汛工作。要求各單位強化“防大汛、抗大災、搶大險”意識,逐級落實防臺責任,按照最不利情況,堅持防風、防雨“兩手抓”,全力打好臺風防御仗。目前,該公司已派出2支督查組,趕赴寧波、溫州、臺州、舟山開展防臺專項督導。
國網浙江電力做好防臺抗災預控措施,對重點區域、通道和設備進行防臺防澇隱患排查。政企聯動緊密聯系氣象、水利、自然資源等政府部門,實時關注強風、暴雨、山洪、地質災害、城鄉內澇等對電網的影響,嚴格落實極端災害下斷電恢復應急處置要求,保障搶險力量。配合政府部門做好應急情況下人員轉移,確保人身安全,做好政府排澇點、安置點應急電源保電措施。全面開展電網設備特巡,在臺風來臨前消除缺陷隱患和做好應對措施。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共出動電力設施特巡人員5800人次,車輛2300輛次,巡視變電站1022座,配電站所2857座、臺區8000余臺,開展線路通道清理,加固、拆除異物隱患235處,消除輸變配電危險點106處。積極落實應急搶修隊伍物資準備,部署各級搶修隊伍進入臨戰狀態,全省集結配輸變配搶修隊伍1713支、22770人,應急發電車205輛、照明車47輛,落實到位6900余只應急照明燈、1700余臺水泵、4.7萬余只沙袋、198艘橡皮艇以及930組應急發電機。該公司還強化重點用戶供電保障,對4476戶水閘、泵站、排灌站等防汛保障單位開展汛前排查,重點指導防災指揮中心、排澇站、氣象中心等用戶,做好配電室的防洪防澇、自備電源和油料準備。
國網浙江電力深化技術賦能防汛抗臺風。位于國網浙江電科院的國網臺風監測預警中心,密切關注臺風“軒嵐諾”發展趨勢,基于雷達回波數據,分析云層含水量情況,監測臺風對全省降水的影響,做好防臺風抗臺風支撐工作。在臺州玉環,先進的移動臺風觀測車追著臺風跑,車內配備風廓線雷達、配電系統、UPS、光端機等,風廓線雷達向高空發射不同方向的電磁波束,如同給臺風做CT,可有效獲取臺風條件下的風力、風向等信息,以及溫濕度、氣壓、雨量等數據。在溫嶺,供電員工首次在無人機上搭載激光點云雷達,將激光點云掃描建模技術與無人機自動巡檢技術深度融合,對沿海電力線路進行激光點云掃描,生成3D模型,及時對缺陷進行消缺,提升供電可靠性。針對大風大雨可能對電表造成的損壞,國網臺州供電公司在玉環市雞山鄉應用首批防水電表,可泡在水中持續72小時而顯示正常、數據正常。在“煙花”影響導致內澇嚴重的寧波市海曙區,國網寧波供電公司聯合政府、小區、物業加裝防水擋板、封堵電纜溝,提前消除臺風期間的進水隱患。同時,托數字孿生技術,以光纖復用、視頻監控、數據分析等方式,為配電房安裝溫濕度傳感器、水位傳感器、SF6傳感器、紅外傳感器、入侵監測的門磁、煙霧傳感器和攝像頭等設備,對轄區內地勢低洼的配電房進行實時監測。在溫州市洞頭區,國網溫州供電公司在鹿西島探索應用適用于孤島電力系統的“一鍵復電”系統,為海島在臺風等自然災害中提供更加智能、快速保障供電的手段。通過對10千伏鹿西微網站進行升級改造,融入智能“一鍵復電”控制和多變流器柔性同步并列啟動技術,實現10千伏饋線負荷不切除狀態下的復電功能。一旦島上發生電網故障引起全網失電,從指令下發到電壓穩定、供電平穩,整個過程耗時不超過5秒鐘,大幅提升臺風影響故障后復電效率。
接下來,國網浙江電力將密切關注臺風發展動向和對電網的影響,持續加強與上級單位的溝通匯報,繼續部署落實臺風搶險救災工作,落實電力設施安全保障,切實做好科學搶險救災,確保電網穩定運行和電力安全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