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央水最喜歡酷炫又偏真實的打斗,以及片尾的人物畫,現在重溫經典對于該劇角色有了新的看法。
央水官方是五大男主,即魯智深、林沖、武松、李逵、宋江。我這里只想說林沖、武松、宋江三個。
【資料圖】
關于央水改編。該劇對原著的修改非常大膽,融合李卓吾以及金圣嘆的一些觀點,結合評書等一些民間藝術融匯而成。
第1集 高俅發跡
揭示出“亂自上作”(金圣嘆)的社會背景。
第2-4集 魯智深
魯智深刪的很多,直奔“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主題,對于刪掉的情節多少有點遺憾。
第4-8集 林沖
與原著相比劇里的林沖善良的多,即使是到了納投名狀這種情況。原著輕描淡寫的一句“這事不難”。而劇里開始是猶豫,下山后遇到一對母子又心軟放行,嘆道:“想我林沖,想當一回強盜我都當不成!”
第8-12集 楊志與七星。這里是圍繞生辰綱展開的,該情節表達的是當朝太師的一個女婿送的壽禮就價值十萬貫,再算上其他人的壽禮……繼續描寫“亂自上作”,七星聚義敢和當朝太師作對正應了主題曲“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斗。你有我有全都有,風風火火闖九州!”作為梁山創業的班底,劫生辰綱又生死難料,片尾曲《天時地利與人和》顯得格外應景。
第12-15集 宋江
宋江描述比較復雜。宋江穩住何濤私放晁蓋等人,這種暗地里的情誼又與張文遠閻婆惜的瑣事相糾葛。為了晁蓋等人犯了國法,求“義”曲“忠”,忠義的矛盾伴隨宋押司一生,這也是劇組對“政治家”宋江的看法。
第15-22集 武松
與原著相比,央水的武松更強調“天人”一面。原著里武松出場和落幕是比較落寞甚至狼狽的,也是英雄在亂世的悲劇寫照。央水出場并沒有那么落寞,結尾斷了一臂也要擒住方臘。盡管如此,央水的武松依然是亂世中的悲劇英雄。
第22-26集 群像主要還是宋江
這里主要是宋江上梁山前后心態變化以及強調如何壯大梁山又不做賊“力求忠義兩全”的感覺。
第27-32集 壯大梁山
三打祝家莊樹立威信、破高唐州(又拎出林沖)、破連環馬、破曾頭市賺徐寧、盧俊義等人上山(為壯大梁山不擇手段)。32集宋江當上了梁山老大,宋江此時已經明確招安的志向,片尾曲《天時地利與人和》拉開悲劇的帷幕。
為描寫宋江政治家的風度,簡化大名府龍套化關勝。至于董平張清似乎借鑒了李卓吾批注?!岸侥菑P只因一個女子,便來賣國負人。國家有如是人,真當寢皮食肉!”又曰“張清人品差勝董平耳”。個人覺得不該刪的,不好可以改,這一刀切太狠了!
第33-39集 壯大梁山不做賊也就是受招安
刪掉了兩贏童貫,李卓吾曰“妝點十面埋伏處,大象自家意思。文人任性如此,可笑哉?!边@里又是一刀切,不過劇里奉獻了兩場精彩的水戰!
第40-42集 征方臘
刪掉了征遼,李卓吾曰:“長蛇陣是老生長談,鯤化為鵬陣是小兒強作解事。”“混天陣竟同兒戲,至玄女娘娘相生相克之說,此三家村里死學究見識。施耐庵、羅貫中盡是史筆,此等處便不成材矣”又曰:“水滸傳不好處只在說夢、說怪、說陣處;其妙處都在人情物理上,人亦知之否。”總之三版都沒拍征遼。
征方臘的過程比較慘烈。對于方臘的改編,原著的方臘是很荒唐的一個人。一來我們對農民起義有了新的看法,二也有李卓吾的原因“方臘也是個好漢,勿小看了他”,不過方臘依然是反派,只是和原著相比改成不怕死的好漢,甚至在囚車里也是冷眼看宋江。
第43集宋江之死
此處與第一集高俅發跡遙相呼應。
了解了大概的情節,再細說我之前提到的三大男主。
1 林沖
作為“逼上梁山”代表性人物。央水的林沖開場是那么完美,完美的家庭、高強的武藝、帥氣的長相。而這一“完美”被一步步毀滅。
第一儒雅謙和武藝高強。
二人交手時
魯智深不是對手
儒雅謙和不等于婆婆媽媽參考第32集
宋江:快去救秦明!林沖的回答是干脆的。和初遇魯智深相比,這里是主動請戰。
第二善良,安于平穩。和原著相比,央水加了救濟陸遷的情節。在五岳廟當高衙內調戲他的娘子時,舉拳要打,一看是高太尉的干兒子,就手軟了。而之前被自己救濟過的陸遷與高衙內串通一氣,把林娘子騙到陸遷家再行調戲。事情發展至此,當高太尉要看他買的寶刀時,他依然想息事寧人,結果被誣陷發配滄州。發配的路上董超、薛霸在野豬林加害他的性命,被魯智深所救,不想殺人不想落草,一句“去滄州”道不盡的心酸和無奈。董超薛霸失敗后,高太尉派人追殺到草料場。這里給了林沖內心最后一次平靜。
雪花靜靜飄落在山神廟上
夜深人靜,酒后入眠
落難到此,有這一“自由”空間而滿足。
似夢非夢的情景驚醒了林沖。他那安于平穩的最后一絲希望被奪走了。
熊熊烈火側面展示林沖此時憤怒的心境。這里讓我想起魯迅小說同名電影《鑄劍》
好人被逼到殺人,而且內心如此的決絕。
這幾句臺詞聲嘶力竭地喊出來,儒雅謙和不是婆婆媽媽更不是奴顏婢膝,風雪山神廟完成“逼上梁山”這一主題。林沖后來的命運依然和代表官府勢力的高俅聯系在一起,在貪官污吏橫行,惡人當道的年代里,他的“忍”換來的是家破人亡。
原著的自然死亡改成含恨而終,他的死也預示著招安的前途。
這里順帶說一下魯智深。金圣嘆評武松“打虎始打狗終”,打虎英雄始,打狗悲劇終。央水的魯智深以攔驚馬救人始;以打馬失落而終。作為林沖一家悲劇的見證者,一個力大無窮敢管天下不平事的豪俠,力大能拔樹卻擺不平盤根錯節的官府
十年后再次面對高俅時
林沖的死或者說朝廷的腐敗讓魯智深心灰意冷,扔了金牌。大鬧五臺山時智真長老說過
魯智深留在大相國寺也是對“頓開金繩、扯斷玉鎖”的另一種解釋
一要悟,二要修。后面的光代表頓悟,這里是悟,可以參考胡金銓的電影
以及周星馳《功夫》
至于二要修,他有沒有修成正果,劇里給了留白處理。
2 武松
還原打虎神人。武松喝完十八碗酒上景陽岡時面對兩次布告的反應。第一次見的是刮光樹皮的幾行文字,沒當回事認為是店家的軌跡;第二次見到官府的印信榜文,才知道真的有虎(落款政和三年十月八日好評)。想走自尊心不允許,硬著頭皮上岡。當他來到景陽岡時,四周沒什么情況加上酒勁發作,找了一塊青石躺下了。不是酒醉哪個愣頭青加傻瓜專等老虎來。后面的打虎非常精彩,這里要說的是如果常人遇到老虎會怎么樣,一是逃,二是直接嚇軟了。像武松這樣能想到還手還打贏了,真是天神下凡!在后來的殺西門慶、蔣門神等人都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正如武松所說
改寫潘金蓮
原著里的潘金蓮除了顏值沒有任何的優點,愛偷漢子的潑婦。原著對姓潘的人似乎有什么意見,書中隱喻什么我們不得而知。該劇對于潘金蓮的改編完全是現代人對古代女性的同情。
兩處對燈光的運用
一金圣嘆評:“燈下看美人,千秋絕調語。此卻換作燈下看好漢,又是千秋絕調語也。燈下看美人,加一倍裊裊;燈下看好漢,加一倍凜凜”。當然這里看的人是宋江,被看的是武松。電視劇第16集中,潘金蓮給武松送碳火時有“月下看英雄的畫面”
原著武松的外貌:身軀凜凜,相貌堂堂……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這里不僅還原這兩點,也揭示了潘金蓮遇武松喜悅而又躁動的心情。
二潘金蓮與西門慶偷情的長鏡頭
一聽到敲門聲立即動身沖出房外后院
鏡頭跟在潘金蓮身后從屋里到院內再到屋里,強烈的動感把人物內心的騷動展示出來。
同時鏡頭由暗區到亮區,再由亮區到暗區。光線在變化人物的情緒也在變化,“獨守空房”的郁悶,遇到奸夫的喜悅,再到內心的不安。
這種信息量豐富的長鏡頭需要要演員與攝影的高度配合才能完成。
3 宋江
張紹林說:“從歷史角度看,農民起義有三種結局,一是打倒皇帝做皇帝;二是被朝廷消滅;三便是招安。三種結局不管哪一種,結局都是有悖于農民起義的初衷——均富貴,共富貴。即使不招安不滅亡,當了皇帝也只是改朝換代,換了個皇帝而已,對封建王朝的實質沒有多少改變,就此意義來講都是失敗者,都是悲劇?!?/p>
與原著“天魁星”相比劇里的宋江更像凡人。兩處算命,一是發配江州,皇帝大赦天下卻沒有自己,內心苦悶覺得永無出頭之日的情況下;
這里光影的處理,宋江不能被赦免往昏暗的牢里走,被赦免的眾囚徒往光明的牢外走。
二是南征方臘,朝廷的態度使宋江內心十分不安。
內心十分不安,無助甚至絕望的情況下才會求助算命先生……
對于宋江來說忠義不能兩全,因為亂自上作!血灑陳橋驛,因為李虞候克扣軍餉被何成殺了,宋江取忠舍義,何成自盡!不管眾兄弟如何發作宋江只跪不起,鏡頭轉向“順天護國”的大旗,又轉向威嚴的皇宮伴隨阮氏兄弟的哭聲壓抑到了極點
梁山軍為報效朝廷南征方臘,效忠的代價是沉重的,宋江不忍弟兄們去送死與方臘議和
為此還折了張順,梁山招安后的行動都是被動的
損兵折將的同時又有殿帥府施加壓力,童貫也來搶功
要在童貫到來之前打過烏龍嶺
結果
梁山軍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只得強攻烏龍嶺
梁山軍勝了……悲慘的根本原因還是亂自上作,但梁山好漢的英勇不能被忽視,正如歌中所唱“輕生死,重大義,男兒本色!”
宋江之死也是時代的局限性,效忠的不單是皇帝還是整個封建制度。宋江服毒酒時穿插象征皇權的皇宮,再配以喪鐘一般的朝事鐘鼓聲,燈光從頭頂打下來
全劇結束時,畫面并沒有像劇本寫的停留在梁山而是巍峨的皇宮,象征著皇權的地方
對稱式構圖與血灑陳橋驛相呼應
封建王朝依然存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