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可能失去雙腿、眼睛不能視物、微笑而不能發聲,但在奔向美好生活的道路上,他們同樣腳踏實地、闊步前行。
在第33個全國助殘日來臨之際,記者走近幾位不同年齡的殘疾人,聽一聽他們從健全到殘疾的不幸經歷,也學一學他們從消極絕望到樂觀積極的不屈精神。
(資料圖片)
“無聲直播間”里,聾啞主播用手寫板與粉絲溝通
撕不掉的標簽
90后趙婕(化名),7歲時出了一場車禍,自那以后,她的身體從胸往下完全失去了知覺。
車禍以后,趙婕的需求就被忽視,而“殘疾”這個標簽變得扎眼,讓她無法融入主流社會。哪怕趙婕克服內心的自卑,主動參加各種交流活動,但她依然覺得大家對自己的態度很奇怪。
趙婕知道,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樣,需要坐著輪椅上學,像嬰兒一樣裹著尿布。這種與其他人的不同,也被老師“強化”了。小學6年,老師沒有給她安排過同桌。
直到上了初中,她終于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同桌。她們上課傳紙條,聊喜歡的男生,她擁有了和其他人一樣的青春期生活??尚抡J識趙婕的男孩,往往好奇于她的殘障、她的身世?!捌鋵嵨蚁M芎退麄兞牧碾娪啊⒁魳?,或者就是當天的天氣也行?!?/p>
因為努力讀書不服輸,她被學校樹立成身殘志堅的正面典型,重大活動上,她常常被邀請上臺,坐著輪椅訴說她的人生故事。一次演講中,她講述了自己想要自力更生的愿望,這個小訴求被領導記住,學校特意為她免費提供了一個創業店面,這也令她非常感動。
用努力贏得尊重
5月11日上午9時,聾啞主播維維(化名)特殊的“無聲直播間”開播了。只見她時而以手比畫,時而拿起手寫板書寫,放在鏡頭前與網友展示溝通……
維維通過手寫板告訴記者,自己從四川嫁到義烏后,感受到這座城市濃烈的創業氛圍,也聽說了不少創業故事,便與同為殘疾人的丈夫商量,開設一間“無聲直播間”。夫妻倆在市殘聯和愛心企業的幫助下,克服找貨、選品以及直播中的重重困難,在1年多時間里積累了1萬多粉絲。
直播中,維維的手不停比畫著,時不時拿起寫好字的板子在鏡頭前展示溝通,雖然直播間里寂靜無聲,但交流從未停止。目前,她會每天拍攝視頻介紹自己的產品,不定期在抖音開啟直播,個人抖音賬號也誕生了1000多件實用爆品。
“我們最近準備直播銷售發飾,殘友現場制作,我當模特。”維維表示,每次開播,她都會堅持直播1個小時以上,即便參與人數不多,與網友的互動也比較費勁,但她也會繼續堅持下去,通過努力贏得尊重。
康復為他打開另一扇窗
“以前覺得人一旦中風,一輩子就完了。等到自己親身經歷后才知道,只要不放棄,絕處也能逢生。”45歲的何?。ɑ┤缡钦f。
十幾年前,30歲出頭的何俊從事貨運,月收入過萬,妻子溫柔大方,孩子活潑可愛,可以說是家庭事業雙豐收。然而,一天早上,他突然偏癱,左手、左腳失去知覺,口齒也漸漸不清。緊急送醫后發現,何俊是腦血管畸形導致中風,腦血管畸形是一種先天性疾病,多見于年輕人。
經過一段時間救治,何俊生命無憂,但左邊肢體卻無法自主動作,于是,他轉入一家康復醫學中心進行康復治療。一到這里,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斑@里的患者都很堅強。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10多歲男孩,高處落下摔傷,昏迷了30多天才醒,經過康復訓練,已經能夠重新走路了。他年紀比我小、病得比我重,他都能堅持,我怎么就不行呢?”
原本怨天尤人、自怨自艾的何俊一下子振作起來,他積極配合醫護治療,每天跟著治療師進行康復鍛煉,很快就收到成效——左臂和左腳最先恢復知覺。漸漸地,手指也能動了,一個半月后,他順利出院,除了左手提不起重物、做不了精細動作外,行動與常人無異。
因為這場變故,何俊沒辦法再從事體力要求較高的貨運工作,轉向相對輕松的服務行業。憑借良好的工作表現,幾年下來,他升到公司中層職位,再次回到家庭美滿、事業豐收的良好狀態。求職也曾碰過壁的他想對找工作的殘疾朋友說一句:不要因為一兩次的不如意就放棄,看清自身的條件,定位精準,就一定能成功。
咨詢師觀點
做殘疾人回歸社會的支持者
殘疾人是社會上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或是生來有疾,或是后天不幸,他們或多或少都會對外界有一些恐懼和躲避。因此,關注殘疾人心理健康是我們每一個社會公民都應該重視的問題。
“家人是殘疾人最重要的精神依托和榜樣,家人的態度和行為方式直接決定殘疾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義烏市心橋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總干事呂美花說,殘疾人的自卑感比較強,正常人在與他們交往時,首先在語言、行為方面要尊重他們,不要傷害其自尊心,更不能把他們看成是家庭的包袱。
愛與關注是治愈心理障礙的最好良藥。殘疾人需要親朋好友的關懷,如果讓他們感受到世間的溫暖,世界并沒有拋棄他們,殘疾人會從中領悟到生命的意義,也會樹立起生活的信心,珍惜人生。反之,當殘疾人不被家人像正常人一樣期待,父母的愛與關注自然發生轉移,那些殘疾的傷痛無人能真正看見與理解,殘疾人可能會出現各種憤怒或負面情緒,試圖用叛逆、反抗、情緒爆發引起關注,這只會讓關系變得更加緊張。
那么,家人如何幫助他們開展心理保?。繀蚊阑ńㄗh,首先要讓殘疾人明確認識消極的心態是造成不良情緒的根源。其次,幫助殘疾人掌握調適不良情緒和心態的方法。家人可以借鑒以下方法對殘疾人進行心理疏導:
1.適當適時地讀點心理學方面的書,或是看報、寫作、看電視,使大腦能夠在正常運轉下進行調整,達到精神治療、精神療養的目的,并且從書和電視中汲取各種知識營養。
2.不生氣,少想一些不愉快的事。在不如意的時候,要多想開心的事;在順利的時候,也不要高興過度,做到心平氣和。
3.不要追求十全十美。心理疾病患者的通病是任性,改掉這個毛病,做到寬宏大度,有助于精神好轉。
4.及時求助。出現心理問題,要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咨詢或親人朋友的幫助。
遵循“理解、尊重、關心、幫助”的原則,通過社會、家庭等各方面途徑,讓殘疾人樹立“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精神,使其得到與正常人平等成長的機會和權利,充分參與社會生活,這樣,殘疾人的心理素質會大大提高。
“我相信每一位殘疾人背后都有一段刻骨的傷痛,這些傷痛腐蝕著身心健康,是逃避、遮蓋,獨自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舔舐傷口,悲切地呻吟著、苦熬著、絕望著、重復著;或是積極的‘殺菌’‘消炎’,慢慢促進愈合。無論哪一種都是痛徹心扉,但是積極地促進傷口愈合可以使得傷處結痂,慢慢長出新的皮膚,由內而外治愈傷口。”呂美花也鼓勵更多殘疾人,只要努力了,成功失敗并不重要。
殘疾不可逆,只有改變自己的心態、自己走出來,陽光才會與你同行,幸福才會向你招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