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多家銀行官宣下調通知、協定存款利率!
據要求,國有大行執行基準利率加10BP,其他金融機構執行基準利率加20BP,調整將自5月15日起執行。多家銀行宣布將暫停辦理“智能通知存款”業務。多家銀行官宣暫停或取消部分通知存款業務5月12日,平安銀行、東營銀行等部分銀行發布通知表示,將暫停銷售“智能通知存款”類產品或辦理智能通知存款業務。
【資料圖】
平安銀行發布《關于平安銀行智能存款-通知存款產品調整的公告》,該行將于2023年5月14日起對智能存款-通知存款產品進行調整。
自5月14日起,暫停銷售“智能通知存款”產品。如客戶在暫停銷售前已購買“智能通知存款”產品,該存量業務仍可繼續在平安銀行各渠道辦理產品支取、查詢、解約等業務。
圖源:銀行官網平安銀行除杭州、寧波、溫州分行外,通知存款調整后南京、無錫、蘇州等分行執行利率也為自律上限,即基準利率加20BP。
東營銀行發布公告稱,為貫徹落實人民銀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各項舉措,按照人民銀行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有關導向要求,自2023年5月15日起,暫停智能通知存款業務辦理。
圖源:銀行官網新疆布爾津喀納斯農商銀行5月12日23點發布公告稱,將取消個人1天、7天通知存款產品自動續存功能。公告還顯示,新疆農村信用社自5月15日起,暫停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申請辦理個人通知存款產品。
四川天府銀行稱,將于2023年5月15日0時起調整人民幣通知存款及協定存款產品執行利率。其中,協定存款為執行利率為1.35%,一天通知存款執行利率為1.00%,七天通知存款執行利率為1.55%。均較基準利率1.15%、0.8%、1.35%上浮20BP。
圖源:銀行官網桂林銀行也發布關于調整部分存款產品執行利率的公告。桂林銀行稱為推動存款利率市場化,該行將于2023年5月15日對部分存款產品執行利率進行調整,調整產品為通知存款、單位協定存款。調整后,桂林銀行一天通知存款、七天通知存款執行利率分別為1%、1.55%。
兩類存款執行利率即將調整最大降幅為55BP上述官宣調整的銀行兩類存款執行利率降幅不盡相同。其中,桂林銀行通知存款各期限存款產品利率、單位協定存款利率均較此前下調55BP。調整前,桂林銀行1天、7天通知存款以及協定存款執行利率分別為1.55%、2.1%、1.9%。
據四川天府銀行客服人員對財聯社記者介紹,目前(未調整前),該行1天、7天通知存款執行利率為1.55%(較基準利率上浮75BP)、7天通知存款執行利率為2.1%(較基準利率上浮75BP)。由此可知,5月15日調整后,四川天府銀行1天、7天通知存款執行利率均較此前下調55BP。
業內人士指出,這或許與近日多家銀行宣布調整通知存款利率有關。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日前報道,有關部門下發通知,自5月15日起,要求各銀行控制通知存款、協定存款利率加點上限。其中,國有大行加點上限不能超過10個基點,其他金融機構不能超過20個基點。
目前六大行1天和7天兩個期限的通知存款掛牌利率均分別為0.45%、1.00%,協定存款利率為0.90%,而活期存款利率為0.25%。
據北京商報報道,銀行人士透露稱,“所謂‘無需存款人實際操作即可實現自動滾存的通知存款’指的是通知存款提款前需要1天或者7天通知,但很多銀行在實際操作中省略了通知環節,導致通知存款事實上成為了一種高息存款。監管此次通知就是意在遏制高息存款的行為,在此之前,監管通過口頭通知明確協定存款、通知存款利率上浮最高不超過75BP,但現在對利率上限進行了調整,要求只能上浮10BP、20BP”。
在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看來,協定存款、通知存款都屬于活期存款范疇,但目前有些中小銀行的協定存款及通知存款利率過高,一方面銀行自身負債壓力較大,另一方面也導致存款定價的無序競爭。對協定存款和通知存款自律上限進行調整,引導銀行對公活期存款利率走低,可以有效壓降銀行的存款成本,緩解息差壓力。
“降息潮”后錢還能放哪?有人捧著幾十萬跨城跨省儲蓄“降息潮”之下,為了尋求利差,有儲戶開啟“暴走”模式,千里奔襲“跨區”存款,他們從蘇州趕到上海,從河北去往天津,只為尋求更好利率的存款收益。
“存款特種兵”跨省儲蓄
什么都在漲價,利息越來越低,接下去怎么辦呢?“我要打車、坐高鐵去另外一個城市存錢”……最近,銀行存款利率成了不少網友熱議的焦點,更有人捧著幾十萬跨城存款。
近日,有網友表示,江蘇很多地方的存款客戶,紛紛趕往上海去存錢,甚至不惜坐高鐵趕在銀行開門之前去排隊取號。驅動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只有一個,那里的利率比本地的高。
在社交媒體上,一些網友分享跨地區存錢的經歷,再次刷新了大家的想象力,原來為了多掙點利息還可以這樣操作,甚至有網友調侃稱,這是“特種兵式存錢”。
圖源/網友社交平臺截圖圖源/網友社交平臺截圖在網友的安利下,江蘇銀行一夜之間成了網紅銀行。
有網友表示,三年期的定期存款,在江蘇和上海的利率分別是3.1%和3.5%,存個三五十萬,利息差一年就有好幾千了。兩地交通又方便,刨去異地往返的時間和資金成本,還能夠多掙不少利息。
今年來三次“降息潮”
在利率市場化進程持續推進和金融讓利實體的背景下,今年以來,國內銀行已掀起了三次“降息潮”。
今年1月,包括天山農商行、烏魯木齊銀行、新疆銀行、廣東南澳農商行等在內的多家地方性銀行發布調整存款產品利率的公告,對多個存款產品利率進行下調,其中以5年期存款產品利率下調幅度最大。
4月,廣東、湖北、河南等地多家中小銀行、農信社也紛紛宣布下調存款利率。整體來看,城商行、農商行利率下調幅度相對較大,尤其是農商行,1年、2年、3年、5年期存款平均利率分別環比下跌5BP、3BP、2.5BP、11.5BP。
5月至今,銀行存款利率調降隊伍進一步擴大,浙商銀行、恒豐銀行、渤海銀行先后宣布下調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整體來看,調整后,上述3家股份制銀行3年、5年定期存款掛牌利率已經降至3%以下。
隨著銀行凈息差持續收窄,負債壓力加大,業內人士認為未來“降息潮”會波及更多銀行,過去一年大型銀行存款利率已經下降較多,中小型銀行利率下降幅度較小,未來利率下調空間更大。但銀行下調存款利率也可能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比如,可能會導致客戶的存款流失,或者引起客戶的不滿。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北京商報 財聯社 網友評論 澎湃新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