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教育部日前啟動2023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百日沖刺”行動。5月至8月,各地將精準拓展崗位,優化指導服務,幫助更多高校畢業生在離校前后落實就業去向。教育部要求,各高校至少為每名就業困難群體畢業生精準推送3個以上崗位,嚴禁在校園招聘活動中設置違反國家規定的有關歧視性條款和限制性條件。
各地各校要精準組織“訪企拓崗促就業”行動,持續開展“萬企進校園”活動,加快推進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與各地各高校的就業信息共享,為還未落實就業去向的畢業生開拓有效崗位資源,提供相匹配的崗位信息。鼓勵各地進一步擴大地方基層項目規模,落實好各項優惠政策,積極引導畢業生參與城鄉社區計劃、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拓寬城鄉基層就業新空間。
針對部分畢業生“求穩”和“慢就業”等情況,高校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指導,通過培育積極正向的就業價值觀、大力組織就業實習實踐活動、組織開展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等方式,引導畢業生積極求職、盡早就業。針對求職受阻和困難家庭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各高校要至少為每名就業困難群體畢業生精準推送3個以上崗位,開展就業幫扶,摸清情況、建立臺賬,努力為他們提供有效的指導和服務,盡可能幫助他們實現就業。
就業安全教育也是重中之重,各校要幫助學生防范“黑中介”“付費實習”等就業陷阱,增強學生求職安全意識和法治意識;嚴格審核招聘信息,嚴禁在各類校園招聘活動中設置違反國家規定的有關歧視性條款和限制性條件,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及時查處和打擊虛假招聘等違法行為;規范采集畢業生去向信息,嚴格把關相關佐證材料,要求靈活就業的畢業生提供用人單位的聘用證明或畢業生本人簽字確認的證明材料,薪酬需達到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