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資訊 >  >> 
行走丨宜興竹海

時間:2023-05-22 06:05:08    來源:行記中國旅游文學


(資料圖片)

對江蘇宜興竹海的興趣,是從竹海的“海”字開始的,當時我還有點納悶,竹子是生長在陸地的,緣何稱為竹海?

在江南一個梅雨季節,當我被包圍在竹子的海洋里,仿佛整個世界都變成了綠色,我才感悟到,竹海的“海”字真是用得恰如其分。舉目四周,但見山連山,峰接峰,那浩瀚的竹林,近觀竹篁擁翠,挺拔參天;遠眺峰巒疊翠,碧波蕩漾,當一陣風吹過的時候,除了竹葉在風中擺動發出“沙沙”的聲響,已聽不到別的聲音,真是“群山疊嶂望無邊,竹海蒼茫浪滔天……”因為有竹為海,是海為瀾,縱橫八百里的宜南山區就這樣被湮沒在竹的海洋中……

實地到竹海之前,我是無論如何都想象不出,無錫附近竟會有如此美麗至極之處。

我們乘坐游覽車,從一條翡翠長廊進入竹海深處。這條翡翠長廊,兩旁密集的高高秀竹爭相內傾,幾成拱形,烈日被竹陰篩成了點點星光,道路與綠色屏風似的翠竹交相輝映,讓長廊更顯得幽深秀麗,當我們乘坐游覽車穿越長廊時,仿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過,長廊兩側,萬竿擁綠,宛若一群行走的朋友在向我們招手,并為我們撐了一片清涼直沁入心脾的世界。

過了翡翠長廊,我們來到了由竹海山泉匯集而成的鏡湖,真是“碧水鏡湖鏡水碧”啊。據導游介紹:宜興竹海的鏡湖之中居然發現了桃花水母,而桃花水母屬于腔腸動物,出現時間可追溯到6億5千萬年前,比恐龍還要早,被稱為生物進化研究的“活化石”,同時它顏色各異、游姿美麗,宛若水中的天使,堪稱觀賞水生物中的極品。或許由于如此悠久與高貴,桃花水母對水質要求極其“挑剔”,其生存的水必須是無毒、無害且呈酸性,水溫亦不得高于35攝氏度,周邊環境的稍微變化就會導致其消失,可是它竟在鏡湖中出現了,這無疑緣于鏡湖周圍被竹林包圍,山上清澈的小瀑布源源不斷地流入塘中,保持了鏡湖優良的水質,讓桃花水母有了安家落戶、擴枝散葉的優越條件。

竹海山說是“蘇南第一峰”,其實海拔只有611.5米,它沒有奇峰異嶺,卻見山巒翩翩,掩映在優美的翠竹叢中,且以幽、靜、翠、青為特色,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和尋幽探源、放飛心靈的圣境。我們從“海”底登山,山道不寬、不陡,沿路還有小溪流下,冰涼的山溪水清澈見底,加之山道上設置了形似石頭的小音箱,幽谷中常常清音回蕩,宛如天簌,讓我們化情其中,因而登到賞竹亭時居然不覺得氣喘,在亭中,我們欣賞了“煙雨竹海”之中海:翠風拂面、竹波蕩漾,幽篁森森、翠氛溶溶……稍事休整,竹海山又用蜿蜒小道、翠微竹節拉著我們律動而行,我不急,它不催,我著急,它不閑,在瀟瀟竹林的撫慰中,讓我們終于站在了“蘇南第一峰”上。放眼眺望,但見霧靄山嵐,濤聲顫顫,碧竹汪洋,沐風櫛雨,那重重疊疊的翠綠依山就坡,形成一層層鋪景疊翠的波浪,清風徐來,不計其數竿翠竹掃去滾滾紅塵,一溪清流奏出淳淳韻音,這真是大自然精華靈氣的結晶,讓我們在聽水鳴鳥啾、觀山花綠竹的同時,忘卻了塵寰的紛繁和喧囂,心靈變得純凈,即使有滿腹憂愁,亦會變憂為樂,真是登上巔峰我非我、再看同事皆如仙。

曾幾何時,我們晝夜奔波勞累,忽視了對自己的關愛,因而,當我們站在竹海山上,體味那煙雨、日影、露氣浮動于密枝繁葉之間所構成的清幽意境,怎能不讓我們怦然心動?其實在我們的心靈深處,又何曾磨滅過對綠色的向往?我是一個喜歡竹子的人,這不僅由于在我國源遠流長的文明進程中,松、竹、梅被譽為“歲寒三友”,梅、蘭、竹、菊被稱為“四位君子”,竹子均并列其中,而且由于竹子那“依依君子德,無處不相宜”的性格,這里山有竹則山青,水傍竹則水秀,幾簇翠竹就把小院點綴得生機勃勃,數叢鳳尾便讓館舍憑添了高雅之氣,啊!你看那窗前、階下、屋左、屋右、田頭、路邊、深山、野谷……竹子的身軀似碧玉裝成,葉片如翡翠裁就,那綠色好像隨時可從葉尖上滴落下來,難怪宋朝大文豪蘇東坡會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那一天,我于一步三回頭中,好不容易離開宜興竹海。

關聯閱讀

關鍵詞: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