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以前,這里都是苗木種植,實行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整治后,重新平整了土地,現在變成效益更好的‘米袋子’。”近日,在赤岸鎮朱店、三角毛店千畝方永久基本農田連片整治項目現場,赤岸鎮相關負責人向省自然資源廳耕地保護處、金華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耕地保護責任目標履行情況檢查組介紹道。省耕地保護考核組組長宋迎新望著長勢喜人的水稻,高度肯定赤岸鎮“非農化”“非糧化”整治成果。
近年來,我市多措并舉,認真履行耕地保護責任目標,狠抓耕地保護責任落實,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用地制度,守住耕地紅線。為了種好“責任田”,市政府和各鎮(街道)簽訂耕地保護目標管理責任書,落實耕地保護責任目標,將耕地保護工作納入鎮街年度考核,并要求各鎮(街道)建立健全耕地保護共同責任機制,推進領導干部耕地保護離任審計制度建設。
另一方面,堅持資源節約優先戰略,嚴格執行國土空間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切實加強規劃和計劃管理,確保新增建設用地總量不突破上級下達的控制指標。嚴格控制各類建設占用集中連片的高質量耕地,通過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和永久基本農田示范區,建設高標準農田、糧食功能區,層層控制建設占用耕地。以“長牙齒”的決心開展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整治。根據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下發的《關于嚴格耕地用途管制有關問題的通知》,嚴格控制設施農業用地占用耕地,確需占用的必須編制耕地“進出平衡”方案。結合義烏市實際,制定設施農業用地規范性文件,嚴格按規范進行設施農業用地備案,促進設施農業健康發展。
為切實保護耕地和合理使用土地,我市制定了《義烏市耕地保護補償機制實施辦法》,全面實施耕地保護補償機制,并按照“誰保護、誰受益”“分級負責、突出重點”的要求,對耕地保護全面進行經濟補償,2022年發放耕地保護補償資金2763余萬元。在努力挖潛的基礎上,積極與省內兄弟縣市對接,落實異地有償調劑補充耕地指標,確保耕地占補平衡得到落實。與此同時,以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為目標,積極推進糧食功能區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千萬畝標準農田質量提升工程、農田水利標準化建設等專項行動,加強地力培肥和耕地質量建設。在條件成熟的鎮(街道)開展建設用地耕作層剝離再利用工作,提高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新增耕地的質量。2022年度,我市完成商品有機肥推廣1.1萬噸,紫云英推廣種植0.44萬畝次,不合理施用農藥減量3.5噸,化肥減量182.6噸。開展健康土壤培育行動,建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示范畈1100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3.28%,全市耕地質量持續提升。
截至2022年12月底,我市新劃定的糧食生產能區340個100932.5畝的矢量數據已上傳到浙農田系統,經義烏、金華兩級驗收后,已全部通過省級質檢與行政審核。我市糧食生產功能區非糧化整治優化工作已全面完成。2022年我市無新增耕地“非農化”問題。完成永久基本農田拋荒耕地復耕復種10808.6畝,完成糧食生產功能區拋荒耕地復耕復種1803.5畝。田長制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印發田長制實施方案,落實三級田長612名、村級巡查員552名,專職人員15名;建立市級田長制辦公室1個,鎮街級田長制辦公室14個。累計完成巡查16918次,兩非圖斑處置224個。2022年村級田長巡查率為92.3%,村級巡查員巡查率為93.93%。以衛片執法工作為抓手,構建多跨協同執法工作平臺,推動落實自然資源執法共同責任機制,全面開展新增違法問題溯源分析,及早開展源頭治理,落實違法用地早發現、早制止、早處置工作機制,形成良好的自然資源管理秩序。2022年我市衛片執法違法耕占比為0,無被約談或問責情況。實現違法占用耕地“零新增”,得到省自然資源廳肯定,在全省違法占用耕地“零新增”攻堅行動啟動會議上做交流發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