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今年以來,我市將“完善公共基礎配套,治理30處道路易積水點”納入十大民生實事之一。水務集團黨委專題研究,圍繞30處易積水點制訂“一點一策”整改方案,排水公司黨支部成立改造專班,倒排易積水點改造計劃,邊整改邊測試,逐個消除易積水點隱患,全力推進民生實事落到實處。截至目前,已完成第一批30處易積水點改造,比原計劃提前了3個月時間。
“前方積水較深,窨井蓋已打開,請注意安全。”6月7日上午,記者跟隨水務集團排水公司工作人員來到丹溪路和春晗路交叉口的易積水點,路邊的一處廣播循環播放著語音提醒,馬路上的一處窨井蓋便緩緩打開了。
作為我市今年治理完成的一處道路易積水點,丹溪路和春晗路交叉口曾多次發生積水情況。記者看到,該處道路易積水點處于交叉口的最低點,且周圍樹木較多,落葉容易堵塞排水口,一旦發生強對流天氣,四周的水流都往一處雨篦流,經常導致路口積水,影響道路通行。“以前一到下雨天,我們就要趕去現場,10分鐘左右才能抵達現場進行處置。”排水公司中心運維部工作人員指著路邊的窨井蓋說,“經過治理,這里的雨篦成了全自動,后臺一旦監測到雨量過大或形成積水時,就會自動打開雨篦進行緊急排水,快速有效。同時,現場設置了聲光報警措施,確保井蓋開啟時行人安全。”
位于城店南路的易積水點是排水問題“老大難”。周邊商鋪店員說:“一到下雨天,我們就頭痛,有幾次暴雨,路邊的水都漫過人行道流到了店門口。”據了解,該路段積水嚴重的主要原因是地勢低,周圍道路的雨水都會往該路段流,再加上邊上是楊村溪,雨量大的時候,水位較高,導致道路上的積水流不出去。排水公司運營安全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讓水流出去,我們對該路段上的雨篦進行了提升改造,由單個雨篦改成又長又大的水溝,并在楊村溪入河排水口安裝超聲波液位計、閘門泵、監控設備等物聯感知設備,一旦水位達到警戒線,能第一時間關閉閘門,開啟閘門泵,防止河水倒灌,同時將雨水抽排到楊村溪內。”
路面開挖、雨篦增設、管道鋪設、斷頭管改造、增設強排泵站……排水公司根據各易積水點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實施改造。同時,完善城市內澇監測預警系統,在治理過程中運用智慧井蓋、液位計、監控設備、路面積水監測等“黑科技”,技術賦能、設備換人,切實提高汛期預警、應急處置能力。
除了設施改造與“黑科技”,排水公司還建立長效治理機制,進一步完善指揮體系、強化物資儲備、加強設備維護,對部分易積水點施行“定人定崗”運維模式,專人巡視相關點位,確保指揮體系高效運轉、設備設施良好運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