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開鐮!”8月10日15時,在宜賓市翠屏區李端鎮其林村一片稻田邊,隨著一聲號令,翠屏區2023年水稻綠色高質高效行動項目現場測產正式開啟。四川農業大學、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省農業科學院等水稻專家組成的驗收組進行現場驗收。經過收割、面積測量、稱鮮重等程序,測產結果揭曉:5塊測產田平均畝產738.4公斤。
“今年翠屏區的水稻單產預計比往年提升。”宜賓市翠屏區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服務中心副主任伍燕翔表示,今年翠屏區種植水稻43萬畝,雖然插秧期間,包括翠屏區在內的川南水稻生產區,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旱影響,好在揚花時天氣較好,沒有遭遇高溫干旱,水稻結實率普遍不錯。
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稻作科科長周虹介紹,目前川南水稻陸續收獲,從瀘州市合江縣、納溪區、瀘縣等地的高產示范片測產情況來看,單產普遍達到750公斤以上,比去年同田增長20公斤以上。
記者觀察到,測產稻田蓄水充足,收割完后稻樁普遍較高。“這片水稻今年全部要蓄留再生稻。”伍燕翔說,去年翠屏區再生稻的推廣面積達18萬畝,其中有收面積達15萬畝,單產超過185公斤。今年全區再生稻將應蓄盡蓄,面積達到20萬畝左右。
據統計,去年四川再生稻蓄留面積達500萬畝,居全國第一。今年蓄留力度將進一步加大,面積達到550萬畝。(記者 闞瑩瑩 文/圖)
(來源:四川日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