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資訊 >  >> 
烈日下與危石較勁的“空中舞者”

時間:2023-08-12 14:04:52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龐慧敏 通訊員 宋斯麗 燕高飛 李國星

“大伙戴好安全帽、系牢安全繩、扎緊安全帶,注意腳下別滑倒……”8月2日5時30分,國鐵南寧局桂林工務段賀州路橋車間賀州危石檢查工區工長王成和工友們穿好安全帶,肩上挎著安全繩,人手一把檢查錘、鐮刀,正準備攀上益湛鐵路上方的馬鞍山。

益湛鐵路永州至玉林段全長560.638公里,是南北物流的重要通道和快速客運通道,也是中西部地區通向湛江、防城港等華南深水港口的重要出海通道。因地處喀斯特地貌,益湛鐵路穿行的地區山峰林立,其中不乏高陡邊坡及懸崖峭壁,坡上巖層隨著常年雨水、高溫浸潤風化,形成大大小小的危石,影響著鐵路運輸安全。

今年33歲的王成,是國鐵南寧局益湛鐵路危石檢查工區的工長,已為益湛鐵路除危石十一年。他和工友們幾乎每天都要攀上鐵道旁的各種危石區,對益湛鐵路楠木塘至石橋北段54座山頭的危石進行排查、編號和登記入冊,發現并處理有傾塌掉落危險的石頭,避免其影響鐵路安全。由于平時工作必須要掛上安全繩,攀上峭壁和防護網,在山體上以“鐘擺”的運動方式進行作業,所以他們也被稱為“空著舞者”。

“廣西的山,都是石山,非常陡峭,坡度非常大,”工友楊永固說,他們人手一把鐮刀,就是上山時用來斬荊砍棘開路的,“我們一年有200多天都在山上檢查。”馬鞍山垂直高約300米,不到一會,他們已來到離山頂不到30米一塊巨型巖石腳下。整塊巖石高約10米,從檢查踏步到巖石頂部全是雜灌,坡上幾乎沒有腳踩手抓的地方,“這段沒有檢查的臺階了,我先去砍草開路,大家檢查安全繩,兄弟們跟上,注意安全”,只見王成一手向上攀爬,一手拿鐮刀砍樹,大家緊隨其后攀巖而上,盡可能使身體緊貼著巖面。

入伏以來,桂北地區天氣十分炎熱,不到10點,室外溫度就達到36℃以上,毒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巖石和主被動網都被曬得滾燙,鋼鐵溫度更是達到55℃。王成和工友們頭戴著厚重的安全帽,穿著長款作業服,身上緊緊綁著安全帶,懸掛在空中對巖石噴漆做好標記。他們每爬一步,就要檢查裸露出來的石頭是否開裂松動,短短的10分鐘,王成和工友們身上的衣服早已濕透,汗水順著安全帽邊緣流下來,勞保服也像被水洗過一樣貼在身上。

從山頂望向山腳綿延曲折的鐵路線,數百米的高空足以讓普通人不寒而栗。“攀爬這種石山是個體力活,更是個技術活,山上很多部位坡度都超過了70度,置身在這些巖石上,一只手要握緊安全繩,一只手要拿著檢查錘敲打,沒有風還好,如果刮來大風,我們懸掛在空中整個人都會隨風搖晃,所以腳要踩實,手要抓緊,給危石‘上戶口’,我們吃的就是這碗飯。”王成說。

由于上下山體極為不易,王成和工友們常常要吊空在山體和巖石上干滿6個小時,才返回地面休息,工友們曬的發白的黃色工作服上沾滿了紅、黑色等各色油漆,成為這群“空中舞者”們特有的標志。

十一年間,為保證益湛鐵路這條南北物流的重要通道暢通無阻,王成和工友們將每一處危石建立“檔案”,用腳步編織出嚴密的“安全防護網”,默默守護著線路運輸安全。

關鍵詞: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