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地處滬蘇浙兩省一市交界區域,又毗鄰虹橋綜合交通樞紐,但一直以來都存在對外交通聯系效率不高、內部路網連通性不足、交通協同治理和綠色發展水平有待提高等問題。如何在“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的前提下,推動各方形成共識、凝聚合力,提出一體化的交通解決方案,并探索跨區域的項目協同與制度創新路徑,是規劃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體化發展,交通先行。今天上午,上海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綜合交通專項規劃》總體情況。
新聞發布會現場
示范區綜合交通規劃由上海市交通委牽頭組織,會同江蘇省交通廳、浙江省交通廳共同編制,歷時4年,作為示范區綜合交通領域重要的綱領性文件,主要成果已納入示范區國土空間規劃。
重點完善四大交通系統
與集中城市化區域的交通體系構建不同,示范區具有“生態綠色”“水網密布”“古鎮云集”等鮮明特點。本次規劃既是交通設施規劃,也是交通服務規劃、交通治理規劃,既要實現交通生態綠色可持續發展,引導兩省一市交界處從后發走向先導,又要塑造宜居、宜業、宜游的世界級空間品質,建立完善協同高效的跨區域綜合交通治理體系。
規劃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大關鍵,通過構建“一體化、數字化、低碳化、共享化”的示范區高質量綜合交通體系,塑造宜居、宜業、宜游的交通環境,實現對外交通集約暢達、內部交通綠色便捷、交通治理協同高效的目標愿景。
示范區地理區位及規劃范圍示意圖
在策略上,規劃突出生態綠色和樞紐支撐。在整體框架設計中,規劃充分體現綠色生態理念,以TOD為導向完善示范區樞紐布局。其中,對外交通的優化重點為模式優化和效率提升,支撐示范區融入“軌道上的長三角”,發展綠色化、清潔化的貨運體系。內部交通強調互聯互通和差別發展,堅持“跨域一體”,整體規劃布局各類交通網絡,提升示范區交通連通性和可達性。并根據先行啟動區、活力城區、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等區域的不同特點,實施差異化的交通設施配置和管理政策。啟動區及其周邊交通強調品質多元和特色營造,根據商旅、跨區通勤、日常生活等多元化出行需求,提供多樣化交通服務,探索發展需求響應式交通和水上交通等低運量、特色化交通系統。
根據示范區戰略定位,規劃方案重點完善軌道交通、道路交通、特色交通、客貨運樞紐等四大交通系統,構建示范區交通空間協調新格局:
■ 軌道交通方面以干線鐵路、城際(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多層次、網絡化的軌道交通系統,滿足示范區對內對外多種出行需求。在滬昆高鐵、滬昆鐵路、滬蘇湖鐵路、通蘇嘉甬鐵路等國家干線鐵路主骨架的基礎上,重點補強城際(市域)鐵路網絡,規劃如通蘇湖城際鐵路、上海示范區線、水鄉旅游線、嘉善至西塘線等城際軌道交通線路。
航拍建設中的滬蘇湖鐵路 陶磊 攝
■ 道路交通方面以提升路網連通性和一體化水平為導向,落實“四橫五縱”的高速公路骨架,加快構建“兩橫三縱”快速路系統,布局形成“七橫九縱”干線公路網,持續推進美麗鄉村道路建設;切實保障慢行網絡連續性和功能性,預計到2035年,獨立路權的自行車道總長將達3000公里左右。
■ 特色交通方面構建區域級、城市級、社區級三級慢行綠道系統,依托骨干河道和重要湖蕩構建舒適宜游的藍道系統,結合太湖、淀山湖、太浦河等河湖水系構建“兩橫兩縱三環”區域風景道體系,全面打造“慢游”交通網絡。
■ 客貨運樞紐體系方面發揮虹橋樞紐核心門戶功能,構建空間融合、站城一體的客運樞紐布局,打造“外集內配”的貨運樞紐和城市多級配送體系。
同時,規劃重點提升同城化交通、水上交通、新型交通的出行體驗。聚焦道路對接、跨省公交、車輛服務等,創新城際(市域)鐵路貫通運營和公交一體化運營模式,推動示范區跨界出行享有“同城待遇”,升級內優外暢交通新體驗;構建綠色主導的交通模式,積極鼓勵5G、區塊鏈、物聯網等智慧交通新技術的應用推廣,打造綠色智慧交通新樣板。
相鄰城鎮30分鐘可達
“與傳統滬寧、滬杭沿線城市相比,示范區的交通區位條件不算優越,如何引導示范區交通從后發走向先導是本次規劃的重點。”上海市交通委員會主任于福林說。
通過對示范區三個空間圈層交通體系的完善,極大提升示范區對外交通聯系效率和互聯互通水平,示范區兩區一縣(青浦區、吳江區、嘉善縣)由“鄰里間”變“一家人”,未來,示范區人出行將更加便捷。
示范區地理區位及規劃范圍示意圖
■ 增強與長三角主要城市聯系在滬昆鐵路、滬昆高鐵的基礎上,將加快滬蘇湖、通蘇嘉甬等干線鐵路建設,構建高鐵“十字”通道,支撐示范區融入國家干線鐵路網絡,實現與長三角主要城市2小時可達;在目前“四橫四縱”高速公路網的基礎上,建設蘇臺高速構建“四橫五縱”高速公路,便捷蘇浙之間交通聯系。
■ 加強與蘇州、嘉興等周邊城市聯系沿滬湖、通蘇嘉兩條創新功能軸規劃如通蘇湖城際鐵路、上海示范區線、水鄉旅游線、嘉善至西塘線等“H”形城際軌道交通線路,推進上海軌道交通17號線西延伸至西岑,提升示范區主要城鎮簇群與周邊城市的聯系。其中,上海示范區線、嘉善至西塘線、上海17號線西延伸已開工,建成后將支撐實現水鄉客廳至虹橋樞紐35分鐘可達、至浦東機場70分鐘可達。進一步完善快速路系統,填補示范區東部區域南北向路網空白,便捷青浦、水鄉客廳、嘉善之間的聯系。
上海地鐵17號線西延伸段正在緊鑼密鼓施工 楊建正 攝
■ 持續優化示范區內部的交通聯系依托目前國省干線公路和部分高等級縣道,構建“七橫九縱”干線公路網,重點提升示范區骨干路網互聯互通水平;新增蓮龔路—丁新公路、汾湖大道—興善公路等四處省界對接道口,提升區域內路網聯通性;在青浦新城、吳江城區、嘉善城區以及主要鎮區,構建“窄路密網、開放街區”的道路布局,預計2035年示范區城鎮開發邊界內全路網密度將達到8km/km2以上……與此同時,青浦、吳江、嘉善、盛澤、先行啟動區等內部將布局若干條主要中低運量軌道(或公交)線路,內部路網和公交服務供給的完善,將支撐示范區城鎮組團內部構建15分鐘社區出行圈,相鄰城鎮組團之間30分鐘可達。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