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環保、低碳成為生產和生活方式轉型的風向標。天河中央商務區曾是廣州人眼中的“東郊”菜地,如今已成為廣州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和展示城市門面的名片。在高樓林立的天河中央商務區,集聚億元稅收樓宇71棟,其中十億元稅收樓宇17棟。在發展能級和區域影響力不斷提升的同時,數字化、綠色化、國際化轉型成為大課題。
國家“雙碳”戰略的提出,對商業地產運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低碳可持續發展轉型,不僅是企業面向未來的責任,也是綠色經濟時代的一次歷史機遇。
零碳樓宇團標正式發布
日前,由廣州市樓宇經濟促進會發起,在社會各界的積極支持下,正式發布的《零碳數智樓宇等級規范》團體標準,將為樓宇建設和載體運營的零碳數智化提供清晰的標準指引。
據了解,該指引主要適用于廣州市范圍內的商務辦公樓宇、產業園區、城市綜合體、公寓、酒店、購物中心等非住宅用途的以經營為目的的建筑,整體上從減碳節能、智能化、現代物業管理水平三個方面、50個細項將樓宇劃分為“五星級零碳數智樓宇”“四星級零碳數智樓宇”“三星級零碳數智樓宇”三個等級。
從評分標準來看,減碳節能評價項中環境保護評分占比最高,包括水環境保護、聲環境、熱濕環境、光環境、空氣質量、風環境、垃圾分類、餐飲用能設備,其次則是建筑節材及利用、節地、節能方面的評分項。
在智能化評價項中,信息化應用系統、信息設施系統各項評分占比較高。據介紹,以團標普及和推廣工作為契機,可以積極開展樓宇經濟標準化創新實踐,不斷提升樓宇軟硬件環境,增強招商引資載體功能,吸引優質企業加速向零碳數智樓宇集聚。
擁抱“雙碳”從生產、生活方式轉變
放眼天河中央商務區,不少樓宇引領綠色辦公新模式,領跑商業地產可持續發展的全新賽道。
“建筑作為能耗與碳排放的重要載體,綠色健康的空間離不開業主方、管理方、租戶方的共同努力。”廣州國際金融中心副總物業經理倪青山表示,廣州國際金融中心通過精細化能源管理體系、冷凝水回收系統、照明節能改造、推行綠色管理計劃、積極推廣綠色宣傳,將低碳環保理念潛移默化植入樓內每位客戶心中。
同時,廣州國際金融中心推行華南地區首個IAQ室內空氣質量管理體系,覆蓋空氣檢測系統改造、大廈空氣循環系統改造,到裝修管理、客戶活動宣傳等組織工作。同時,憑借先進設備保障——四大空氣系統的并行運作,與空氣設備清潔維護,嚴格的二次裝修空氣管理并倡導綠色采購,為樓內辦公人士提供安全舒適的辦公環境。
廣州環貿中心與入駐企業、商戶、消費者共同營造節能低碳的商辦環境,如簽訂綠色公約,以及通過“都市農場”有機蔬菜種植體驗、節能登高挑戰趣味運動會、“變廢為寶”等一系列健康社群活動,共同踐行對環境保護的承諾。
雨水回收水質凈化商戶和消費者擁抱“雙碳”
廣州環貿中心自2021年9月落成以來,通過大力引入數字經濟、科技金融以及高端服務產業,引領“雙碳”風潮。據廣州環貿中心物業總經理陳文鋒介紹,廣州環貿中心在潔凈的水源供應方面,所有供水均經過UV殺毒凈化處理,并利用RO反滲透濾膜的過濾設備,可高效去除水中微生物、溶解金屬、有機污染物、細菌、水垢、揮發性物質等,保證飲用水的安全。在水質維護方面,采用智能化技術對水環境進行實時監測及集成管理,每月一次冷卻塔清洗,每月兩次水質分析,每半年聘請第三方機構進行水質軍團菌監測,公開透明記錄,讓使用者用水更安心。
廣州國際金融中心注重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理想經濟模式”理念推行綠色可持續發展工作,強調以循環生產模式替代線性增長模式。廣州國際金融中心在水環境保護、空氣環境、垃圾分類等減碳節能方面采取了多種措施。節能方面從“節電”“節水”著手。國金中心2021年總用電量約2610萬KWH,比2015年減少296萬KHW,降幅10.19%。同時,國金中心通過現有冷凝水回收系統,將回收后的冷凝水用作冷卻塔補水,每年可回收冷凝水約8500立方米。
越秀金融大廈亦在減碳節能方面采取大量措施:從照明、空調、電梯三大主要能耗系統入手開展節能改造。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雨水回收”——越秀金融大廈采用埋地式雨水收集箱,有效容積160立方米。雨水回收主要用作11層及以下衛生間沖廁用水、車庫沖洗用水、景觀補水。此外還有回收空調冷凝水,主要用作冷卻塔補水及屋頂綠化用水。據了解,越秀金融大廈非傳統水源利用占比達4.82%。(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鈞圣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莫偉濃、陳鈞圣)
關鍵詞: 零碳數智樓宇等級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