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信息 >  >> 
估值124億的欣旺達成車企“獵物”!

時間:2022-03-03 15:31:24    來源:儲能頭條

在動力電池行業中,欣旺達的存在感遠比不上寧德時代、比亞迪這些頭部公司。直到期公司連爆兩條勁爆消息,才讓人們重新開始審視這家公司,似乎這時才猛然發覺這家公司不知不覺中已經成長起來,并且走向動力電池的核心區。

3月1日,欣旺達發布公告稱:“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欣旺達電動汽車電池有限公司將在廣東省珠海市投資約120億元人民建設‘欣旺達30GWh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項目’。”就在這條消息發布不久之前的2月24日,欣旺達宣布其控股子公司欣旺達電動汽車電池有限公司獲得新一輪投資。這筆融資集合了和諧海河、車和家、Sky Top、蔚瑞投資、巡星投資、睿海裕能、嘉興頎辰、恒雋瑞、上汽金石、華友控股、奧聞投資、廣祺欣電、合盛投資、鑫旺綠色、信之風投資、交銀轅憬、佛山誠煜、紅土岳川、深創投等共計19家投資方參與。

以19家斥資24.3億元,獲得了欣旺達汽車電池約19.5%的股權來計算,欣旺達汽車電池的估值已經高達124億!

為何選中欣旺達

國際能源網/儲能頭條(微信公眾號:chuneng365)了解到,根據調研機構SNE Research發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各國注冊的電動汽車電池電量總量為296.8GWh,2021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名分別為寧德時代、LG新能源、松下、比亞迪、SK On、三星SDI、中創新航(中航鋰電)、國軒高科、遠景動力、蜂巢能源,其中并沒有欣旺達的身影。

欣旺達又是憑什么得到眾多車企青睞,獲得投資的呢?

其實在創業之初,欣旺達并不是做動力電池出身的。其創始人王明旺和王威是兩兄弟,公司主要的業務是電池OEM、ODM供應商,最初的業績也主要來自手機、數碼產品。從拿下康佳手機的訂單到最后進入蘋果公司的供應鏈,欣旺達只用了12年的時間。欣旺達也在拿下蘋果的訂單后于2011年在創業板成功上市,成為創業板第一家以“鋰電池模組整體研發、制造及銷售”為主的上市公司。

中南大學-欣旺達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揭牌儀式

有著鋰電數碼產品的經驗進入動力電池領域有著很多難題,欣旺達為了解決技術上的難題,與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北京交通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多所國內知名高校在電動汽車電池、石墨烯、BMS、電池材料等多領域開展產學研合作,公司研發費用投入從2017年的6.47億到2020年的18.06億,幾乎已經翻了三倍。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投入已經有16.17億,2021年度公司研發費用估算應該有20億左右。

在高度重視科研的欣旺達公司,其已量產的BEV動力電芯產品,達到224Wh/kg,公司實驗室研發的動力電芯能量密度最高可達到300Wh/kg。

從上述條件看,欣旺達的技術能力可以滿足眾多新能源車企的需求。

車企想擺脫“寧王”一家獨大

車企們競相投資欣旺達,看似不經意的投入實際背后蘊含著其擺脫寧德時代制約的“小心思”。寧德時代坐擁高達1.2萬億市值,被業內稱為“寧王”。但寧德時代一家獨大的局面并不是車企們想看到的。

寧德時代自成立就與寶馬、吉利等大車企展開合作,如今其客戶更是大眾、奔馳、沃爾沃、上汽、北汽等二十幾家車企,寧德時代雖然在不斷擴展產能,但因為鋰電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在某些時段,是否能如期保證給車企供貨是個問題。

有媒體報道稱,小鵬汽車CEO何小鵬為了從寧德時代順利拿到電池,在寧德時代蹲守1個星期。長城汽車雖然已經扶植了自家的動力電池企業——蜂巢能源,但它們依然和寧德時代簽署了長達十年的鋰電供貨戰略協議。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認為:電池緊缺的現象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一直存在。像大眾、奧迪都曾因為缺電池而被迫停止部分車型的生產。對于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電池供應問題就像一把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在這種情況下,各個車企都想分散風險,扶植新的動力電池企業上位就是一個解決方案。而比亞迪汽車雖然已經放開供貨,但畢竟與車企之間存在競爭關系,所以大部分車企不愿選擇。

中創新航、國軒高科、蜂巢能源雖然也非常有潛力,但因為這些公司已經有一定規模優勢或者與部分車企合作程度比較深,很多車企想投資進入也變得比較難。

比如中創新航已經完成兩輪融資,正準備在香港上市。國軒高科被大眾汽車納入,蜂巢能源則是長城汽車一手培養起來的。因此都不是最佳人選。欣旺達有技術創新實力,出貨量排名又能進入國內電池出貨量前十的位置,還沒有與哪家車企綁定,正好是可以扶植的對象。

因此,欣旺達罕見的吸引了蔚來、理想、小鵬汽、廣汽、以及東風集團幾乎新能源車企的半壁江山的投資

產能不足還是硬傷

眾多新能源車企把欣旺達看做“獵物”一般,投資的背后是希望扶植欣旺達上位,至少可以讓市場分流,減少新能源車企對寧德時代的依賴。

但欣旺達目前看,產能不足依然是大問題。國際能源網/儲能頭條(微信公眾號:chuneng365)了解到,2021年欣旺達動力電池裝車量只有2.06GWh,占比只有1.3%,而其主要客戶集中在東風集團和吉利集團,隨著小鵬汽車、廣汽、上汽等車企都開始采購欣旺達電池,其大約10GWh的產能就顯得捉襟見肘。

山東吉利欣旺達動力電池項目奠基儀式

對于擴產的問題,欣旺達也早有布局。國際能源網/儲能頭條(微信公眾號:chuneng365)獲悉,2021年欣旺達宣布了多個擴產項目,截止目前計劃總投資達622億元,將合計新增產能90GWh,根據規劃,到2025年,欣旺達產能將達到140 GWh。

目前,欣旺達在國內布局了惠州、南京、南昌、山東四大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其中南京基地項目總投資120億元,規劃產能30GWh;南昌基地項目總投資200億元,規劃產能50GWh;山東棗莊基地總投資200億元,規劃產能30GWh;此外還與吉利在棗莊合資建設年產能80萬套混合動力電池,該項目總投資50億元。

需要保持冷靜

欣旺達在不知不覺中得到車企的垂青,投資大批涌入,風頭正盛。不過正因如此,欣旺達應該正視問題,不能盲目樂觀,需要保持冷靜。

因為從該公司兩年的業績看,2019年和2020年連續兩年的時間,公司的扣非凈利潤都在下滑,期下降幅度分別為14.68和50.09個百分點。

尤其是動力電池投資力度加大,也讓其對業務產生影響。有媒體報道稱:“2018年至2020年,欣旺達動力電池業務的扣非凈利潤持續虧損,分別為-1.46億元、-3.05億元和-6.07億元。2021年上半年,公司該業務扣非凈利潤達-4.03億元。”

在資本市場,欣旺達的股價也莫名下滑,從2021年12月1日最高的53.68元/股,到2022年3月2日已經降到最低34.91元/股,市值蒸發318.34億。

而且公司的負債率水也維持在70%以上的高位水。雖然根據公司財務預告顯示,公司歸屬凈利潤在8億左右,扣非凈利潤在2.6億左右,業績處于上漲區間,但這并不是動力電池帶來的,而是消費電芯業務比較好帶來的結果。

綜上所述,欣旺達雖然期在動力電池領域表現得非常活躍,各類好消息紛至杳來,但其想要真正實現跨越式發展還有待時間驗證。

關鍵詞: 動力電池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