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方向,是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增長點。”
關于氫能的爭論可以休矣!氫能的未來地位在國家層面已經有了結論。
3月23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氫能產業發展長期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我國氫能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應用前景以及核心目標。
《規劃》出臺正值陽春,似乎也預示著氫能產業在中國即將迎來春天。
(現代汽車集團(中國)總裁李赫埈)
兩天后,在第八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現代汽車集團(中國)總裁李赫埈以現代汽車的實踐為例,介紹了韓國建設氫能社會的經驗。他建議現階段最重要的是通過開放和合作不斷塑造成功模式,共同推動氫能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打造氫能社會的“韓國經驗”
《規劃》的出臺,讓本已火熱的氫能概念更加炙手可熱,3月23日當天,13家與氫能相關的A股上市公司集體漲停。
氫能概念一直都不缺乏熱度,因為它是解決人類能源供給體系危機的終極手段。
人類其實不缺能源,每年光地表接受的太陽能就相當于130萬億噸標煤,利用率只要達到萬分之一點五即可滿足人類的全部能源需求。
但人類為何還是如此依賴不可持續的化石能源——2019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化石能源占比高達84%(見下圖)!
化石能源不僅帶來巨大的碳排放,而且不可再生;而風、光、水等“清潔能源”則不能提供穩定的電力輸出,難以并網,在風、光、水發電裝機容量占比仍很低的情況下,我國已經發生了嚴重的棄風、棄光、棄水現象。
如果氫能體系一旦全面建成,這一難題就可迎刃而解,中國有豐富的風力、水力、太陽能資源,用這些清潔可再生的能源發電——不用并網——就近電解水制氫,氫可以儲存、運輸,這樣就實現了電力供給側和能源消費端的解耦,人類也將徹底擺脫對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賴。
(建成氫能體系,全社會的能源供給都可以輕松實現可再生化,“碳中和”目標可以順利達成。)
氫能,作為解決人類能源供給體系危機的終極手段,在學界和產業界其實早有共識,但是過去20年,氫能產業發展遲緩,氫能社會的打造遠比大家預想的要慢。
韓國在這個領域走在了全世界的前面。
2021年,現代汽車集團連續3年位居全球氫燃料電池車(以下簡稱FCV)銷量第一,而且市場份額高達53.5%,幾乎是一家獨大。
這除了現代汽車集團自身多年的堅持和努力之外,更離不開韓國政府的大力扶持。韓國專門成立了由國務總理牽頭,8位部長及產學研各領域頂級專家構成的“氫能經濟委員會”,全面支持氫能產業化工作;此外,韓國還成立了“氫能產業政策自由特區”,推進新技術驗證和政策制度創新。
韓國政府還在一些城市試點建設氫能社會,于住宅、交通區域廣泛引入氫能制冷、供暖、供電,大力的補貼當然是少不了的,如對新建的加氫站給予3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560萬元)的補貼;消費者購買FCV目前也能獲得約一半車款的補貼。
(截至2021年10月,現代NEXO氫燃料電池車累計銷量已突破2萬輛,成為全球最暢銷的FCV。現代汽車集團計劃今年將首款符合中國法規的NEXO正式引入中國市場。)
此外,韓國還頒布了全球首部《氫安全法》與《促進氫經濟和氫安全管理法》,為氫能設備的研發生產提供了法律保障,這一點特別值得中國借鑒。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韓國氫能社會的建設在不斷提速,韓國氫經濟發展路線圖提出,到2050年以氫進口替代原油進口;到2040年FCV累計產量超620萬輛,建成加氫站1200個。
前期的政策扶持取得了良好效果,現代汽車集團一躍成為全球FCV的領導者,該集團宣稱到2028年所有的車型都將推出FCV版,到2030年FCV的成本將降到和純電動車(BEV)相同,到2040年氫能社會的美好愿景將全面實現。
建設氫能社會的“韓國經驗”對中國是一個啟示,而集中力量辦大事從來就是中國的先天制度優勢。
二、只有在乘用車上普及,FCV產業才能良性發展
要發展氫能經濟,氫燃料電池車(FCV)是關鍵也是重點,《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將FCV的保有量提高到5萬輛。
截至2021年全國FCV保有量僅為0.85萬輛,這意味著接下來的4年里,中國市場FCV年銷量的復合增長率要達到55.7%。
一方面,汽車是當前溫室氣體排放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我國汽車保有量已超過3億輛,節能減排任重道遠;另一方面,從能源利用效率的角度,燃料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是內燃機的2-3倍。
潛在市場規模巨大,節能減排效益顯著,可以說,FCV是氫能經濟的最佳突破口,這一點各界已經取得共識。
分歧在于FCV的重點究竟是商用車還是乘用車。鑒于國內FCV乘用車多年來舉步維艱的慘淡現實,不少人認為“FCV只適合搞商用車,不適合搞乘用車”。
(行駛在瑞士山區公路的現代汽車氫燃料電池重卡。商用車的燃料電池系統平均噸公里成本更低,同時商用車行駛路線和運行時間相對固定,建設配套的加氫站相對容易,因此FCV選擇商用車先行的發展模式是正確的,但這并不意味著FCV不適合乘用車。)
現代汽車集團(中國)總裁李赫埈在此次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提出了不同觀點,他建議加強氫燃料乘用車的普及,因為這可以“提高社會對氫能的接受度,從而使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通過規模效應快速降低成本,打造企業自發參與市場的良性循環結構”。
誠哉斯言!
目前,FCV在商用車領域發展得更好確是事實,在加氫站太少、燃料電池系統成本太高的現階段,FCV走“商用車先行”的發展模式是正確的選擇,但我們不能錯判因果,得出FCV只適合于商用車的奇怪結論!
不論是FCV成本問題,還是基礎設施問題,都只有在產業規模持續擴大過程中才能得到解決。相對乘用車而言,商用車的市場規模太小了,只有在乘用車領域普及應用,FCV才能迅速形成規模效應,才能盡快擺脫對政策的依賴,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市場。
事實上,無論是現代的NEXO,還是豐田的MIRAI,抑或即將推出的寶馬iX5 Hydrogen,都已經充分證明,燃料電池系統完全適用于乘用車。
以NEXO為例,該車擁有NEDC標準下超過800公里的綜合工況續航以及出色的空氣凈化能力,在行駛過程中的唯一排放物為水,真正實現零污染、零排放。且一次充滿氫燃料只需5分鐘,在行駛里程和補能速度方面完全可以做到媲美燃油車,被譽為“終極環保出行解決方案”車型。
而相較豐田和寶馬更進一步的是,現代汽車集團計劃在2022年將氫燃料SUV現代NEXO以進口車的形式引進中國,這將是目前中國市場唯一可以買到的,能夠上牌的氫燃料電池SUV,真正實現氫燃料乘用車在中國市場的示范運行。
(現代NEXO中國版成為中國市場上首款用戶可購買、上牌、合法上路的氫燃料電池乘用車)
三、加氫站是氫能應用生態的關鍵
現在氫能的發展規劃有了,政策有了,FCV技術也已經相當成熟,唯一的“卡點”在于加氫站還太少。
氫能經濟是個系統工程,《規劃》明確提出,到2035年形成氫能產業體系,構建涵蓋交通、儲能、工業等領域的多元氫能應用生態。
(加氫站是氫能體系中的關鍵一環,中石化已經宣布“十四五”期間計劃在全國建成1000座加氫站。)
在這個“氫能應用生態”中,加氫站是最關鍵的一環,沒有加氫站,消費者無處加氫,FCV再好、再便宜也不會有人買。
BEV近幾年取得爆發式的增長,前些年大量建公共充電設施是前提;同樣道理,FCV產業要想發展起來,必須把加氫站先建起來。
按照《中國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發展藍皮書》的預計,到2030年,國內將建成加氫站1000座。真實的速度可能遠快于此,僅中石化一家在“十四五”( 2021-2025年)期間就將建成1000座加氫站,宣稱要“讓加氫像加油一樣方便”。
但在李赫埈看來,中國的加氫站建設速度還應更快一些。“積極擴大加氫站建設,尤其是加快大中型城市、高速公路、交通物流樞紐等的加氫站布局。”他在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呼吁。
廣東的加氫站建設規劃在全國是最積極的,按廣東省發改委的規劃,到2030年全省要“建成加氫站300座以上”,廣州市的規劃則是“建成加氫站100座以上”,屆時,普通消費者確實能做到“加氫和加油一樣方便”。
(HTWO廣州是現代汽車集團首個海外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和銷售基地。)
大概也是看到了當地政府發展氫能經濟的巨大決心,現代汽車集團首個海外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和銷售基地——“HTWO廣州”在2021年1月落戶廣州,該工廠占地20.7萬平方米,預計今年下半年正式竣工,初期規劃年產6500套氫燃料電池系統,并將視中國市場和政策需求適時擴大生產供應能力。這也是中國第一個大型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專用工廠。
預計到2030年,HTWO廣州的總投資將達到85億元人民幣(含工廠運營費用),成為全球頂級氫能技術工廠。屆時將建成為包含氫燃料電池堆工廠、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工廠、研發中心和創新中心在內的綜合型基地。
電還是氫的討論從來沒有休止,或許也不需要執著的只選擇一個。現代汽車的解決方案是“電+氫”雙線戰略,在提出“氫能愿景2040”,將FCEV覆蓋到乘用車、大巴車、商用貨車全面領域的同時,現代汽車還在發展包括混合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產品,在其E-GMP純電平臺基礎上打造的IONIQ系列車型,在韓國及歐美市場已經獲得了不錯的反響。
(現代汽車集團在華實施“電+氫”雙線戰略。)
編者按:
迎來FCV春天的,不是一份《規劃》,而是最堅定的執著
20年前,整個汽車行業都在搞FCV,經歷了10來年的狂熱之后,很多廠家陸續退出了這一行列,后來,連原先堅定的“擁氫派”——通用、奔馳、本田都先后暫停了FCV的研發,一直堅定看好FCV產業的國際汽車巨頭只剩下現代和豐田,當然,最近寶馬等又重新加入了進來。
去年全國多地突發的大面積拉閘限電,凸顯了純電動車根本無法解決我們的能源供給體系危機;俄烏沖突,飆升的國際油價告訴我們,能源安全遠比我們預想的更加脆弱。
于是,氫能得到了空前的重視,燃料電池概念重新火熱,FCV的市場前景也似乎已經呈現在每個普通人的面前。
然而,氫能社會不會一蹴而就,不會突然就繁花似錦,它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需要長期的發展戰略,需要埋頭苦干,需要開放合作,但最最重要的是,它需要長期、持續、堅定的投入。
現代的FCV、豐田的雙擎、比亞迪的插混、特斯拉的純電,他們能成為各自領域的領導者,都是因為這份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