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在不斷狂飆的光伏裝機需求和有限的土地、消納矛盾之下,持續探索新的光伏應用場景成為管理部門以及業內企業的共同呼聲,從陸地向深海延伸成為必然。
據測算,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萬公里,可安裝海上光伏的海域面積約為71萬平方公里,按照1/1000的比例估算,可安裝海上光伏裝機規模超過70GW。
2022年6月,山東省首批樁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項目競爭配置結果出爐,10個項目總裝機1125萬千瓦“花落”19家企業,正式打響全國海上光伏規模化開發“第一槍”。
按照政策要求,1125萬千瓦海上光伏項目將在2022~2024年內陸續開工并網。其中2023年開工規模470萬千瓦、并網規模385萬千瓦,均為三年之最。
當然,作為開創之舉,海上光伏的開發難度與傳統陸上項目不可同日而語。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高級工程師陸國成曾在公開演講中指出,目前海上光伏項目在前期手續辦理、項目施工建設、后期運維管理等各個階段均存在著挑戰。僅前期手續辦理階段,海許可審批周期較長,由于項目占海規模較大,需報自然資源部審批;部分項目場址涉及已確權漁業養殖戶,協調困難;軍事設施影響以及樁基、儲能等設備帶來的項目建設成本較高等。
海上光伏的關鍵之年,北極星也跟蹤了山東首批10個項目的進展情況。截至目前,9個項目已陸續展開相關招標,但大多處于勘察設計、軍事影響評估咨詢、可研編制、海域使用論證及環境影響評價等前期招標。
進展較快的為HG32和HG30場址的兩大項目。其中,HG32項目的投資主體為山東發展投資集團、國家電投以及國家能源集團聯合體,總裝機200萬千瓦,2023年開工規模50萬千瓦、并網規模50萬千瓦。
目前HG32場址項目海域使用論證及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咨詢服務由青島淺海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標。實證項目光伏組件采用700Wp(210)N型異質結、670Wp(210)N型topcon、570Wp(182)P型PERC組件,由華晟新能源、天合、晶澳太陽能3家組件企業中標;固定式光伏支架中標企業為江蘇國強興晟;逆變器和環境監測儀設備由山東華陽新能源中標,預支管樁由建華建材(萊陽)有限公司中標。
HG30場址項目由中廣核集團開發,按照披露,項目建設規模為539.3024MWp,交流側容量為400MW,光伏場區采用700Wp組件,共布置121個光伏子方陣,采用固定式支架安裝方式,共通過16回35kV集電線路接入陸域220kV升壓站。該項目已于去年底全面啟動,計劃2023年12月全容量并網發電。目前公開的定標內容有生產性試驗階段光功率預測系統、接地變和站用變設備、動態無功補償成套裝置、252kV氣體絕緣封閉式組合電器(GIS)、220kV主變壓器及中性點接地成套裝置。
從局部招標中也不難看出,全國首批規模化海上光伏項目招標且手續繁多,且核心設備采購更傾向于高效設備,仍待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攜手攻堅克難,北極星也將持續跟蹤項目進展情況以及典型項目案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