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信息 >  >> 
唐朝滅亡的原因及教訓 唐朝滅亡的原因

時間:2023-08-31 11:20:36    來源:城市網

1、唐朝之亡,究其原因來說是很復雜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出在政治制度上~ 自秦朝以來,中央集權的君主專政國家的政治形態盡管已經建立了起來,但并沒有得到鞏固,其間多有反復。

2、從理論上說,皇帝的權力是至高無上的,中央政府對地方上有絕對的調度控制能力,但事實上,自兩漢以來,卻很少有真正的中央集權和君主專政. 兩漢四百多年里,外戚一直是最大的政治勢力,其次是從東漢中期才興起的宦官勢力,同時,士大夫也在逐漸得到一部分政權,這些其實嚴重的影響了君主專政制度。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3、在地方上,兩漢時代盡管盡可能的削減封國的力量,但是封國還是有著一定的勢力基礎,更別說地方上的將領有割據一方的潛在危險。

4、在東漢末年,這些矛盾有過一次集中的爆發,就是因為黃巾民變而引起的連鎖反應,于是天下大亂。

5、而后幾百年的大分裂時期,地方上的將領一直保持著很大的兵力和權勢,這在兩晉表現的最為突出~ 同時,在魏晉時代,隨著門第世家的興起,士大夫集團逐漸走向墮落,而外戚和宦官卻始終沒有真正的退出政治舞臺,只是在表現上大有差別,這種現象一直維持到隋朝的統一和唐朝的建立。

6、應該說,盡管從政府機構和行政制度上唐朝在此前歷朝歷代的基礎上做了很大的完善和修正,但在立國方針策略上,唐朝并沒有什么突破,以前的矛盾根源不但繼續還在,而且甚至更加表象化 唐朝的輝煌,主要體現在其文治武功上,但其內在的隱患是很劇烈的。

7、武則天稱帝,這是至漢以來外戚政治發展到極至的一個體現;中唐以后的宦官逐漸掌權甚至掌握軍權,這是自秦漢以來宦官政治發展到極至的有個體現,中唐時的牛李黨爭,這是士族與庶族斗爭的一個集中體現,顯示出士大夫集團內部矛盾重重;而最致命的矛盾還是在地方上,自安史之亂后,以河朔四鎮為首的地方藩鎮們逐漸取得了割據的地位,這也是因為自兩漢以來,中國任何一個封建王朝的中央政府基本上都沒有完全的對地方進行有效的行政控制,所以還談不上實際意義上的中央集權。

8、 唐朝建立之初,以其生龍活虎的活力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自秦漢以來的又一個黃金時代,但一旦上層建筑出現了動搖,所有的潛在矛盾難免不一并爆發,而安史之亂就是這樣的一個導火索。

9、最終,老態龍鐘的李唐又茍延殘喘了一個半世紀以后,終于被藩鎮之一的朱溫所推翻。

10、 到了宋朝建立以后,宋太祖趙匡胤吸取了李唐和五代的經驗教訓,廢除門第世家,空前強化君權,并將地方上的軍事財政等大權完全收歸國有,于是才徹底的鞏固了中央集權的君主專政國家,宋朝也沒有重蹈李唐敗亡的覆轍,當然,這是以犧牲軍事力量為代價的!。

相信通過唐朝滅亡的原因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

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鍵詞: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