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環渤海地區重要的港口城市,以及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三個核心城市之一,煙臺在清潔能源領域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2022年,煙臺公司加快推進各級電網協調發展,支持新能源優先就地就近并網消納,開辟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配套電網工程建設“綠色通道”,大力拓展“電能替代”領域,加快電動汽車充電網絡布局,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全力推進清潔能源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零碳”供熱 電力護航
2021年,煙臺海陽市城區全域核能供熱模式正式啟動,供熱面積達450萬平方米,從燃煤到核能供熱,“零碳”供暖推進煙臺地區進入清潔供暖新模式。
在煙臺,海陽核能供熱的突破,不僅實現了核能多元化利用,更為清潔取暖和城市用能形式轉變提供參考方案。據了解,海陽核電站1號機組取代了12臺燃煤鍋爐,每個供暖季可節約燃煤1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8萬噸、二氧化硫1188噸,大力改善海陽市供暖季大氣環境和海陽生態環境。
在保障海陽整個城區“零碳”供暖的同時,兩臺核電機組還可以滿足青島、煙臺、威海地區全部居民的生活用電需求,有效保障區域電力供應,2億平方米的供熱能力,也為周邊區域提供強有力的清潔能源保障。
為保障核能供暖沿線電力安全,煙臺公司對核電站換熱站的相關配電設施進行全面的安全用電檢查,巡查主線路供電隱患,問診電器設備的變壓器、計量裝置、斷路器等關鍵設備,排除設備風險,確保供暖用電的安全性。
煙臺公司加快電能替代項目在清潔供暖方面的推廣應用,推廣空氣源熱泵項目、電能替代海參加工、港口岸電等一系列電能替代項目,有效減少碳排放,降低城市大氣污染。長島城區因地制宜推廣海水源、空氣源熱泵等替代技術,利用海水能、地熱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城區集中供暖實現了清潔替代。集中電采暖也在棲霞等其他縣域推廣,加快打造一批具有煙臺特色、可大量復制推廣的典型示范項目,形成輻射效應。
風光“無限” 全程服務
加大新舊動能轉換力度,深耕核能產業的同時,煙臺近年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并將目光轉向“風光”等清潔能源。
在煙臺市福山區回里鎮老嵐村,回里華電光伏電站里,一排排藍色光伏板鋪在450畝山坡上,在冬日陽光照射下,將太陽光轉化成電能,源源不斷的輸送到千家萬戶,原來無人問津的黃草坡,如今變成了綠色清潔能源的“發電站”。
“這個電站年發電量大約1654萬千瓦時,平均每年節約4884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約1.475萬噸,按每千瓦時的污染治理成本0.18元計算,平均每年可節約污染治理費用446萬元。”煙臺市福山區回里華電光伏電站負責人孫少輝說。
這樣的光伏電站在煙臺有7個,全年發電量13.11億千瓦時。在萊州市平里店鎮艾坡趙家村光伏電站,讓陽光發了電還有效助力鄉村振興。“有陽光就有收入,每年為村集體和貧困戶帶來6萬多元的收入。”艾坡趙家村黨支部書記趙國洲說。
電力“風光”無限,煙臺公司實施“一對一跟蹤式”服務,實施項目申請、勘查、并網“一站式”辦理,提供全過程服務,最大限度滿足光伏并網需求。同時,緊抓“風光”等清潔能源發展機遇期,煙臺公司認真落實國家推動綠色能源發展相關要求,持續開展新能源優先調度工作,強化電網運行分析,加強新能源輸送通道的實時監視,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清潔能源的最大程度消納,為煙臺地區新能源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低碳出行 綠色環保
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全國電動汽車市場進入高速發展期,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越來越離不開電動汽車。
為了更好地服務新能源發展,煙臺公司不斷推進電動汽車充換電網絡建設,增大公共充電設施分布密度,滿足更多車輛出行需求,積極配合開展充電設施建設,做好配套電網建設工作。開展綠色出行“充電”專項行動,開辟充電樁服務綠色通道,全面優化營商環境。
煙臺公司依托營業廳、供電所等線下渠道資源構建市、區、縣三級新能源汽車服務體系,推動共建新能源汽車服務生態圈。目前,煙臺的新能源汽車約1.4萬輛。煙臺公司推出居民充電樁“購車-裝表-裝樁-接電”一網通辦流程,積極與6個新能源汽車品牌協商合作,在全市打造了8個充電樁報裝“綠色無障礙小區”,在萊山區、開發區、福山區、棲霞市等累計完成一網通辦業務18例,客戶通過網上國網等渠道錄入相關信息,實現客戶信息線上流轉、充電樁接電業務一網通辦、用電申請一次不用跑,提升了客戶充電樁辦理體驗。
煙臺公司還主動服務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積極在高速服務區、交通樞紐等場所布局充電設施,長島全省率先構建起綠色純電動公交體系。截至目前,煙臺建成充換電站223座、充電樁808個,實現了高速公路和國省道充電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了車樁相隨、布局合理、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充換電網絡,有效保障了電動汽車綠色出行需求,滿足了群眾綠色低碳出行的美好需求。(馬學利)
關鍵詞: 國網煙臺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