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江蘇省常熟市發布了《2022年常熟市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工作要點》(以下簡稱“要點”),要點針對全市氫燃料電池產業的發展做出部署。
在政策支持方面要點提出:“落實產業扶持政策,優化產業支持措施。加快落實加氫站建設運營、購車補貼、示范應用、重點項目、創新平臺等政策支持,并啟動新一批產業目錄企業庫的入庫認定工作。配合蘇州緊抓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建設窗口期,積極爭取上海城市群國補積分和上級政策支持;緊跟國家、上海城市群及蘇州政策變化,修編優化全市氫燃料電池專項扶持政策。”
在謀劃綜合載體建設方面,要點提出:“重點聚焦氫燃料電池產業關鍵零部件、電堆集成和儲運氫基礎裝備領域,深化產業發展特色,補齊產業融合短板,力爭在雙極板鍍膜和密封技術、70MPa以上新型高壓儲氫裝備、低溫液態儲氫裝備、站用成套裝備、加氫閥件、氫氣檢測設備等細分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在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方面,要點明確四大要點:
“1.推進新落地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中國汽研氫能測評技術創新中心、中歐氫能創新中心、擎動科技長三角研發中心等項目建設,督促重塑二期、治臻二期項目開工建設;力爭豐電金凱威新廠房、舜華新能源、誠志AP商用加氫站等項目順利(試)運營。”
“2.打造支撐性產業創新平臺。立足氫燃料電池領域,以企業為主體打造創新聯合體、新型研發機構、公共技術平臺和雙創孵化平臺,積極搶占產業創新高地,加快提升產業創新集聚能力;發揮常熟氫能源研究院研發創新能力,圍繞船用動力、船用燃料電池動力系統開發及圍繞船用動力的需求針對性的開發相應的催化劑、膜電極和電堆,為新能源船舶提供高效可靠的零排放動力。”
“3.發揮優質“氫能經濟”效應。依托華東理工大學常熟研究院、中歐氫能創新研究院等平臺,對接長三角氫走廊建設,推動氫能源核心零部件生產研發、電堆集成和儲氫運氫全產業鏈發展,全力爭取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燃料電池分中心落地。”
“4.探索產業應用拓展方向。充分了解氫燃料電池產業市場行情,結合常熟城市發展需求,開展氫燃料電池環衛車輛更新可行性研究,力爭拓展產業應用方向。”
原文如下:
2022年常熟市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工作要點
為貫徹落實市委十四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按照《常熟市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0年)(常政發〔2021〕73號)、《常熟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行動計劃》(2019-2022年)(常政辦發〔2019〕163號),抓住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上海城市群發展機遇,加快推進我市氫燃料電池產業建設,制定如下工作要點。
一、落實產業扶持政策,優化產業支持措施
1.落實產業扶持政策。按照《常熟市關于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常政辦發〔2020〕50號)的要求,加快落實加氫站建設運營、購車補貼、示范應用、重點項目、創新平臺等政策支持,并啟動新一批產業目錄企業庫的入庫認定工作。(市發改委牽頭,市財政局、工信局、科技局、商務局、交通局、市監局、稅務局配合)
2.優化產業支持措施。按照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國辦發〔2020〕39號),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財建〔2020〕394號)、《關于啟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工作的通知》(財建〔2021〕266號)精神,配合蘇州緊抓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建設窗口期,積極爭取上海城市群國補積分和上級政策支持;緊跟國家、上海城市群及蘇州政策變化,修編優化我市氫燃料電池專項扶持政策。(市工信局、發改委牽頭,市財政局、相關板塊配合)
二、謀劃綜合載體建設,助力區域聯動發展
1.謀劃綜合型能源站建設。按照《常熟市加氫站布局規劃(2021-2025年)》(常政辦發〔2021〕30號)要求,大力踐行綠色潔凈發展戰略,綜合考慮產業布局、基礎設施配套、公共服務需求,推進我市首座綜合型能源站建設,逐步建立長三角區域性氫能供應鏈,擴大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運營范圍。(市發改委牽頭,住建局、應急管理局、資規局、市監局、商務局、行政審批局、莫城街道等配合)
2.拓展產業鏈融通范圍。深挖本地產業潛力,完善全產業鏈運行檢測,全面布局氫燃料裝備及示范應用,重點聚焦氫燃料電池產業關鍵零部件、電堆集成和儲運氫基礎裝備領域,深化產業發展特色,補齊產業融合短板,力爭在雙極板鍍膜和密封技術、70MPa以上新型高壓儲氫裝備、低溫液態儲氫裝備、站用成套裝備、加氫閥件、氫氣檢測設備等細分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圍繞上海城市群建設,與周邊城市共同打造氫燃料電池制造和應用產業鏈,推動我市電堆與核心零部件企業融入供應鏈,鞏固我市在長三角氫走廊的制造屬性優勢。(市工信局、發改委牽頭,市科技局、商務局、高新區、經開區、虞山高新區等配合)
三、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推動產業研發創新
1.推進新落地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中國汽研氫能測評技術創新中心、中歐氫能創新中心、擎動科技長三角研發中心等項目建設,督促重塑二期、治臻二期項目開工建設;力爭豐電金凱威新廠房、舜華新能源、誠志AP商用加氫站等項目順利(試)運營。(高新區負責)
2.打造支撐性產業創新平臺。立足氫燃料電池領域,以企業為主體打造創新聯合體、新型研發機構、公共技術平臺和雙創孵化平臺,積極搶占產業創新高地,加快提升產業創新集聚能力;發揮常熟氫能源研究院研發創新能力,圍繞船用動力、船用燃料電池動力系統開發及圍繞船用動力的需求針對性的開發相應的催化劑、膜電極和電堆,為新能源船舶提供高效可靠的零排放動力。(市科技局、虞山高新區負責)
3.發揮優質“氫能經濟”效應。依托華東理工大學常熟研究院、中歐氫能創新研究院等平臺,對接長三角氫走廊建設,推動氫能源核心零部件生產研發、電堆集成和儲氫運氫全產業鏈發展,全力爭取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燃料電池分中心落地。(市工信局牽頭,高新區、市發改委配合)
4.探索產業應用拓展方向。充分了解氫燃料電池產業市場行情,結合常熟城市發展需求,開展氫燃料電池環衛車輛更新可行性研究,力爭拓展產業應用方向。(市城管局牽頭)
四、強化優質項目招引,深化產業人才培育
1.強化優質項目招引。圍繞滬蘇協同創新發展示范區高標準建設,更大力度對接長三角周邊省、市;以國際精英創業周等活動為抓手,搭建宣傳、展示、發布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的平臺,擴大本土相關企業的知名度,圍繞氫燃料電池產業鏈做好科技型人才項目的引進工作;力爭在催化劑、膜電極、電堆、低溫液態儲氫裝備、站用成套裝備、加氫閥件、空壓機、氫氣循環泵、生產檢測設備等重點細分領域新引進項目 5 個以上。(高新區、經開區、虞山高新區、市人社局負責)
2.做好人才招引培育。編制《常熟市2022年度重點產業緊缺人才需求目錄》,以五大產業高地中的重點企業緊缺人才作為研究對象,將氫燃料電池產業作為新能源汽車的細分領域列入其中,引導相關企業及機構引進國內外氫燃料電池相關產業高層次人才,支持企業做好產業人才引進工作;市重點產業緊缺人才薪酬補貼優先支持氫燃料電池領域企業申報,在薪酬補貼積分體系中,氫燃料產業相關專業人才享受加分待遇。將相關領域人才納入安居保障體系,減輕人才的來常生活壓力,保障相關人才子女入學等方面需求,解決人才后顧之憂。(市委組織部人才辦、市人社局負責)
3.推動產學研融合發展。依托中國氫能聯盟中歐氫能創新研究院,建立高水平氫能科技創新平臺,促進央地產學研全面合作;圍繞常熟理工學院江蘇省車用氫燃料電池集成與應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建設,深化常熟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產學研融合發展;發揮UNDP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汽研、常熟理工學院資源優勢,建設氫燃料電池產業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和公共實訓基地,促進教育、人才、產業的有效協同。(高新區、市科技局負責)
五、夯實知識產權氛圍,營造優質營商環境
1.推進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建設。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強化培育力度,引導氫燃料電池骨干企業加強知識產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開展專利布局、分析、導航。構建以常熟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為主體,經開區、高新區、虞山高新區為主陣地,氫能源產業龍頭企業為重點的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加強專利運用轉化平臺建設,建立互利共享、合作共贏的專利運營模式。(市市監局牽頭,高新區、經開區、虞山高新區配合)
2.推動產業資源共享和服務平臺建設。圍繞企業需求分析、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市場銷售、售后服務等關鍵環節,整合標準、計量、合格評定等資源,建立優質質量基礎設施資源名錄庫,引導企業建立技術研發、專利布局、標準研制和管理升級一體化發展機制。(市市監局負責)
3.發揮聯盟引領作用,加大產業宣傳力度。定期組織召開聯盟工作會議,強化與院校的溝通,推動氫燃料電池產業協同創新、資源整合、推廣應用、交流宣傳,組織開展國際精英創業周、產業發展論壇等主題活動,搭建技術交流平臺,加強氫能及氫燃料電池產業科普宣傳,營造有利于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的社會環境。(市發改委、高新區牽頭,市委組織部人才辦、市科技局、工信局、人社局、市監局等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