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克森最新發布的研究專題報告《聚焦中國海上風電市場》顯示,截至目前,中國總計投運了102個海上風場,裝機規模達24GW,涵蓋約5000臺海上風機,占全球海上風電投運規模的45%以上。我國現已成為全球海上風電投運規模最大的國家。該機構預計,中國海上風電投運規模有望在“十四五”末期達到約60GW,較當前投運水平(24GW)增長約150%。
相較于陸上風電,海上風電被認為具有風機利用率更高、單機容量更大等顯著優勢。今年以來,廣東、福建、浙江等多個沿海省份陸續公布“十四五”海上風電發展規劃。相關證券公司預計,至2025年,海風裝機規模有望約6.7倍于2020年底累計裝機規模,市場空間廣闊;此外,歐洲和越南海風裝機規劃提速,一定程度將帶動國內海纜企業海外市占率提升。
我國海上風電市場空間廣闊,未來產能有望爆發
(資料圖)
數據顯示,我國海上風電產業方興未艾,獨立增長邏輯明確。2021年我國風電新增并網裝機容量47.57GW,同比下降33.63%;其中新增海上風電并網裝機容量16.9GW,同比增長452.29%。
整體來看,海風與陸風產業鏈區別不大,但海上風機安裝與運維要求更高,風機基礎與海纜輸送為海風特有環節。相關證券公司表示,海上風機基礎相較于陸上風機更為復雜。隨海風基地不斷開發,深海遠風將推動樁基需求,2025年國內海風基礎需求有望達262萬噸。行業龍頭海力風電現有樁基產能30萬噸,規劃未來產能達75萬噸。
據了解,2022年國內1GW裝機約對應17.6億元左右的海纜投資額,預計2025年海纜市場新增規模將達300億元。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行業前景良好,但目前海上風電的發展實際仍面臨著原材料價格上漲、并網發電以及儲能技術等因素制約。
風電市場概念股普漲,海纜龍頭業績爆棚
從我國主要海纜企業的發展歷程來看,東方電纜、中天科技、亨通光電和漢纜股份參與市場較早,基本于2000年左右參與市場,寶勝股份于2016年參與海纜市場。
目前,中天科技、東方電纜和亨通光電占據市場約90%的份額,且具備超高壓交流、柔性直流海纜的科研以及工程交付經驗;漢纜股份和寶勝股份通過近幾年的擴產及接單,不斷擴大自身規模,目前市場占有率分別達7%、5%;萬達海纜、起帆電纜仍處于擴產期,尚未獲得較大的市場份額。
此外,頭部的幾家海纜企業均具備220kV送出海纜的供貨業績,二、三梯隊企業則主要參與35~220kV市場競爭。
截至2021年12月底,中天科技海洋系列業務在執行訂單約70億元。其中,中天海纜服務的海上風電項目達21個(合計6.29GW,占比37%);中天海洋工程服務6個海上風電項目(豎435臺風機合計1.75GW,占比10%)。
中天科技預計2022上半年,將實現歸母凈利潤17億元至20.4億元,同比增幅高達580%至716%。其表示,業績高增主要系公司緊抓海上風電高速發展機遇,疊加光通信產業市場需求提升,盈利能力明顯提升所致。
2021年,東方電纜海纜營業收入32.73億元,同比增長50.21%;海纜產量1405.984千米,同比增加35.43%;銷量1419.897千米,同比增加64.28%。
2022年7月3日,新增1家機構對東方電纜2022年度業績做出預測。6個月內累計共23家機構,預測2022年凈利潤均值為13.29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11.77%。
在實施光通信產業從“制造型企業”向“平臺服務型企業”戰略轉型的過程中,亨通光電持續推動PEACE跨洋海纜通信系統運營項目。截至2021年末,公司合計簽訂7000萬美元的預售訂單。截至2022年3月,亨通光電合計擁有海底電纜生產、敷設、風機安裝等海洋能源項目在手訂單金額超30億元。
2022年6月27日,新增1家機構對亨通光電2022年度業績做出預測。6個月內累計共16家機構,預測2022年凈利潤均值為22.32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55.37%。
關鍵詞: 揚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