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旌陽區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通過實施全域全量秸稈綜合利用項目,進一步建立健全秸稈收儲運體系,培育壯大秸稈產業化利用市場,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水平不斷提高。
建立健全秸稈收儲運體系。目前,旌陽區建成秸稈集中收儲中心7個,基本實現平均每個鎮(街道)擁有1個秸稈集中收儲中心,擁有打捆機、秸稈運輸車和大馬力拖拉機等秸稈收儲機具123臺套,累計培養拖拉機駕駛人員2085人,年秸稈收儲能力達到4萬噸。近五年,秸稈生產總量約27.57萬噸/年,秸稈可收集資源量22.37萬噸,已綜合利用(五化利用)量達到21.16萬噸,其中離田利用(收集打捆離田)達到2萬噸,綜合利用量占可收集資源量95%以上。
培育壯大秸稈產業化利用市場。旌陽區先后引進培育四川豐藏蘑菇產業責任有限公司、德陽市中德牛業有限公司等7家秸稈綜合利用示范主體,年消納秸稈10萬噸,盈利2860萬元。其中,四川豐藏蘑菇產業責任有限公司以秸稈作為食用菌基料,年產食用菌5000噸,消納秸稈2萬噸,有效解決9萬余畝秸稈利用問題。龍頭企業示范帶動德陽市明潤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2家主體生產食用菌,開展秸稈基料化利用,年利用秸稈達5萬噸;帶動旌陽區明輝農機專業合作社等2家主體生產新型環保燃料,開展秸稈燃料化利用,年利用秸稈1萬噸;帶動德陽原野農牧有限責任公司等3家主體生產青儲飼料,開展秸稈飼料化利用,年利用秸稈1.8萬噸。
健全完善秸稈綜合利用政策體系。按照“聚集要素、政策支撐”工作思路,圍繞秸稈收儲、利用所需的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逐步健全完善秸稈綜合利用政策體系。土地方面,主要依托村集體經濟,盤活農村辦公場所、學校等閑置資產,解決秸稈收儲、利用建設用地問題;資金方面,除爭取中、省秸稈綜合利用專項資金外,區財政每年投入50萬元以上,用于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人才方面,積極開展技術培訓,提高秸稈收儲農機操作人員水平。
“穩糧增收和固碳減排”效果明顯。通過走訪調查數據統計,通過秸稈離田利用,農戶節本增收畝均達到100元以上,相關秸稈利用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也進一步拓展了市場、增加了效益、提升了發展能力,全區農戶、企業、合作社對政策的滿意度均超過90%。全區初步實現了“穩糧增收和固碳減排”多重目標的兼顧,為農業減排固碳摸索出了機制模式;據四川省農科院前期研究發現,采用秸稈全量還田免耕播種的秸稈還田技術模式,農田溫室氣體排放可以減少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