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智能電網在線訊:北極星輸配電網獲悉,11月11日,吉林省能源局發布關于印發《吉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通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規劃》指出,建設新型電網工程。
建設堅強化、智能化、柔性化的新型電網工程,加快構 建適應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促進新能源大 規模高比例發展。
1.建設堅強電網。以堅強的網架結構、安全可靠的電力 輸送和供應能力,滿足大范圍資源優化配置的需要。預計到 2025 年,吉林省 500 千伏電網將形成金城~雙陽~茂勝的第 二回 500 千伏橫向輸電通道和平安~白山~通化第三個 500 千伏縱向輸電通道,500 千伏主干網架形成“兩橫三縱”結構 堅強電網結構,電網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電網承載能力有 效增強。增加吉林~扎魯特輸電通道,提高魯固直流匯集新 能源能力。加強吉黑省間和吉遼省間輸電通道,優化東部電網結構,充分發揮大電網資源優化配置平臺作用。超前謀劃 “四橫四縱”500 千伏主干網架,提高新能源并網和電源互濟 能力,實現西部“陸上風光三峽”和東部“山水蓄能三峽”互濟。
2.建設智能電網。推進“兩平臺、一中心”項目(電網數 字化平臺、省級調控云平臺、能源大數據中心)建設,依托 電網智能化平臺,加大數據共享和價值挖掘,建設智能調度 體系,實現源網荷儲互動、多能協同互補及用能需求智能調 控;加快配電網智能化升級改造,提高配電網可觀性、可測 性、可控性,提高配電網接納分布式新能源能力,“十四五” 期間智能配電網建設投資 154 億元,2025 年城鄉供電可靠率 分別達到 99.97%、99.85%。
3.建設柔性電網。通過智能化系統協同調控,將用戶側 的剛性負荷轉變為可以與電網進行雙向互動的柔性負荷。構 建電力需求側響應管理平臺,建立健全基于價格激勵的負荷 側響應機制,充分利用充電樁、智能電器、新能源制氫設備 等負荷,通過電價引導,開展電力柔性負荷應用試驗示范, 發揮電力保供和新能源消納雙重作用,力爭到 2025 年電力 需求側響應能力達到最大負荷的 3%~5%。探索開展適應分布 式新能源接入的直流柔性配電網工程示范。積極推動電網側 大型共享儲能電站示范應用,發揮儲能消納新能源、削峰填 谷、應急電源等多重作用。
原文如下:
吉林省能源局關于印發
《吉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吉能新能〔2022〕371號
省直有關單位,各市(州)發改委、能源局,各縣(市、區)發改局、能源局,梅河口市發改局,長白山管委會經濟發展局,相關能源企業:
《吉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已經我局2022年第12次黨組會議通過,并報省政府領導簽批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吉林省能源局
2022年10月31日
(此件公開發布)
附件:吉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政策解讀.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