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了一份《重慶石林地圖》。
石林是由錐狀、柱狀、塔狀巖體密集林立,成片出現的一種地質地貌景觀,具有較高的旅游觀賞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被譽為自然界的“石頭花園”。
在重慶,石林廣泛分布于綦江、武隆、彭水、酉陽等地,主要出露于寒武系、奧陶系、二疊系、三疊系近水平灰巖地層中,以奧陶系地層的石林最具特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龍鱗石海
龍鱗石海即萬盛石林,是重慶石林中最奇特的類型之一,它發育于奧陶系上統的泥質龜裂紋構造灰巖中。密布在灰巖之上奇特龜裂紋構造,猶如龍鱗層衣,給石林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和觀賞價值。這種大面積的龍鱗石海,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極為少見。
2、酉陽紅石林
酉陽紅石林分布面積為454畝,是重慶市境內規模最大,分布最集中的紅色巖溶石林景觀,同時也是珍貴的地學寶庫。它發育于奧陶系中統棕紅色灰巖中。除特殊的顏色和構造以外,酉陽紅石林還是代表性的奧陶紀淺海生物群,巖石中廣泛分布頭足動物、腕足動物、節肢動物、筆石動物、腹足動物、腔腸動物及棘皮動物(海百合莖、海林檎)等眾多海洋生物化石。
3、山王坪生態石林
山王坪生態石林位于重慶山王坪喀斯特國家生態公園內,面積524畝,發育于奧陶系中統灰黑色灰巖中,是我市植被和巖體融合最好的石林。石林中各種樹木、藤蔓叢生,各種形態各異、造型奇特的巖體與喬木、灌叢和綠苔融為一體,掩藏于遮天蔽日的原始林海中,“樹抱石”、“石抱樹”等生態石林的特色奇觀隨處可見,構成了一幅幅天然的盆景。
4、萬州紅巖石林
紅巖石林位于萬州區羅田鎮,面積約100畝。與絕大多數灰巖形成的石林不同,它發育于侏羅系中統紅色長石石英砂巖之中,是砂巖在遠古地質時期發生大規模崩塌后的產物。崩裂的巖石形態各異,如長桌利劍、亂石穿空,組成了壯觀的砂巖型石林景觀,因巖石呈肉紅色,當地人稱“紅巖石林”。
5、靈臺山石林
靈臺山石林位于豐都縣都督鄉,分布面積約為200畝。它發育于寒武系中統灰-深灰色白云質灰巖中,其成巖年代距今約5億年,是重慶市境內目前已發現的最古老石林。1500余米的海拔之上,草茂林稀,近乎于規則分布的石柱、石墻組成了宏大的巖石迷陣。
新聞多一點>>
石林是怎么形成的
石林的形成是由地質、氣候、水文等許多因素有利的結合,甚至是巧合的結果。大多數的石林發育于灰巖,其形成原因是灰巖中垂直地面的裂隙被水溶蝕,裂隙逐漸加深加寬,一些不容易溶解的部分逐漸分離出來形成柱狀、錐狀、塔狀巖體,這些巖體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奇特、神秘、美麗的景觀,這就是石林。在這個過程中水對可溶性巖石所進行的作用,統稱為喀斯特作用,石林是喀斯特作用下形成的典型喀斯特地貌。
(文章來源:上游新聞)
關鍵詞: